第3页

晚上柳石把他的学习成果展示给爷奶和爹娘看,一家人都喜笑颜开,奶奶抱着柳石爱也爱不够的样子,“我的乖孙就是聪明。”

柳石也是为了将来的事打基础,总不能一辈子混在社会最底层吧,他是准备读书考科举的。村里虽然家家都有孩子念书认字,但也许是考科举太艰难,没有人家抱着考功名的希望让家里的孩子一直读下去,到了能干活的年纪都回家务农了。

不仅是要给老师交学费,因为柳秀才收费并不高,也就是每年给些粮食和鸡蛋之类的,普通人家不是供不起。可是除了识字,还需要买书以及买笔墨纸砚来写字,这花费对农家来说就太高了。还不如就拿木棍在沙盘上写字,认得千把个字也就行了。至于买书,练字,甚至参加科举考试,那不是普通人家负担的起的。

下河村除了柳世安家,也没出过什么读书的奇才,因此村民们都习惯了认几个字方便生活。至于考科举,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基本上除了柳世安家,没人朝这个方向努力过。

柳石家家境挺贫寒的,若不显露出聪明擅长读书,他将来也会如此。,

第2章

柳世安每天教柳石十来个字,一年下来,柳石就学了五百来个字,还把三字经背的顺顺溜溜的。

因为经常在一起,柳石能察觉到柳世安身上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就算柳世安家是读书人,但他应该也就是三岁开始启蒙,可他教给柳石的东西,比如对三字经的讲解,让人觉得柳世安就像是个读书多年的大儒。柳石自己也做过大儒,所以他知道一个人读书都多了,读精了之后,会有一种特别的状态,仿佛一切都了然于胸。

柳世安也没有什么玩乐方面的爱好,除了每天固定的时间把柳石叫出去,教柳石认字之外,其他的时候基本不出门,都在家里读书写字。

偶尔的,柳世安的眼睛看起来也不像是孩子的眼睛,而是饱经了沧桑的老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