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我在做正确的事

范小刀道,“如今时间紧迫,唯一之计,只有一个。”

“什么?”

范小刀思索了片刻,道:“突击搜查江南铸币局!”

……

“搜查江南铸币局?”

谢愚在听完范小刀、赵行的计划之后,也表示了震惊。

两人也是不得已之下,才将这件事告诉了谢愚。毕竟,谢愚是太子一派的人,要想对铸币局动手,只靠六扇门是不够的,要调动金陵守备军,需要得到知府大人的支持。

谢愚虽知道两人来江南,除了担任总捕头,整顿江南六扇门作风之外,还有别得任务,可一听江南铸币局监守自盗,利用便利条件铸假钱之后,也很是头疼。且不说江南铸币局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就算归金陵知府衙门管,这么大的事,谢愚一个人也不敢作主。

毕竟,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和关系太复杂了。

“江南铸币局归户部直管,但属地上也归谢芝华管辖,从品秩上,我们都是正四品,但他那个分量,要比我这个要重。要不,先听一下徐总督的意见?”

范小刀听出谢愚的意思是不想管这事儿,心中有些不满,“这事是太子交代之事,而且殿下也在信中表示,这件事要与大人商议,大人如此怕事,又如何对得起太子的抬爱?”

听到范小刀的一番话,谢愚脸色微愠。

他站起身,在公署内走动了片刻,许久才道:“我是景元十六年的进士,那时才二十四岁,本来踌躇满志,立志封侯拜相,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可现实却很骨干,在京城候补了十年,才有机会放任松江知县,又在松江县待了十年,如今将近五十,才不过是个四品的知府,为官二十载,也有了些心得,想真正做成一些事,不是靠一腔热血就可以,而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范小刀、赵行心中反复默念这八个字,体会其中含义。

以他们目前的力量,要对付江南铸币局,确实差了一些。除了一腔热血,他们还有什么?太子殿下的支持?金陵六扇门一百来号兄弟?而要对付的,是在金陵横行一方的谢芝华,是在京城将太子生存空间打压的无处可去的太平公主?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可是,此时搜查铸币局,是唯一的机会。

贵在出其不意。

若是一切按照程序,将此事上报给京城,然后等来批复,快则半月,慢则数月,而京城之中,公主一党耳目众多,恐怕等搜查的文书下来,江南铸币局制贩假钱的证据,早已销毁,到时又是白忙活一场。

赵行问,“没有别的办法了?”

谢愚道:“所以,我要你们去找徐总督。于公,此事发生在他辖区之内,不得不管。于私,他与谢芝华并不对付,若你二人查封铸币局,他自然乐得其成,不过,行动之前,你们得要考虑其中的后果。”

赵行拱手道:“请大人赐教。”

谢愚道:“此事事关重大,就算你们查出证据来,以你们二人,再算上我,也无法承受这场巨大的变故,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去找总督大人,毕竟将来若是出了事,我们扛不住,但他,可以!要办此事,他始终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儿。”

“那大人您呢?”

谢愚道:“我自然无条件支持你们。”

……

来到总督衙门时,总督徐亭正在生闷气。

他那宝贝儿子徐长蔚,才从府中解除禁足没多久,就在赌坊欠了一屁股债,大白天跑到总督府上来要钱,结果被徐亭拿着砚台追着跑了半个衙门,最后公子哥见状不妙,从狗洞里钻了出去。

老天爷真是惩罚他,怎么生了这么个家伙出来,分明是来讨债的!

不过,当得知范、赵二人来访时,还是心平气和的接待了他们。他与赵焕是同年进士,可人家的儿子都已经做到总捕头,可以独当一面了。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当得知二人来意之后,如谢愚一样,徐亭也陷入了沉默。

江南铸币局铸假钱之事,身为江苏总督,替天子守牧一方的徐亭,又如何不知?但是,知道归知道,但这件事牵连到了京城的各个衙门,皇公权贵,他不得不慎重,毕竟此处距京城数千里,自己又不能经常见到陛下,若是动了他们的好处,京城那些官员吹几下风,给他徐亭扣上个贰臣的帽子,足够让他喝一壶,所以这段时间来,他一直按兵不动。

因为时机未到。

这个案子,若是真捅出来,那可算是惊天大案,朝廷之中许多衙门,都直接或间接的拿到了好处,更有些大臣,甚至将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占了一份干股,而这也只是太平公主的手段而已。

用权力,控制官员。

用美色,腐蚀官员。

用金钱,将这些官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也正因如此,太平公主在经常才能够呼风唤雨,而相对而言,这位太子殿下,手段依旧还是稚嫩了一些。

至少在这半年中,几乎被太平压得抬不起头来,逐渐离开了权力的中心。

也就幸亏陛下没有其他的子嗣,否则,距离废太子之位,也相差不远了。

虽然身在江南,但京城的消息,有什么风吹草动,也都会源源不断的传入总督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