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无能为力

赵行想了想道,“东海琅琊阁的人,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刚好克制这些东西。”

众人有惊无险的通过,回到了定国寺。

待最后一人出来后,那道扭曲的空间,逐渐消失。

众人知道,是黄有才撤去了阵法,他们安然逃出生天,黄有才却一人独自留在了神殿。

眼见天色将破晓,一直等候在院内的刘琦,早已打起了瞌睡,听到动静,睁开眼,看到太子朱延出现在众人面前,又惊又喜,扑腾跪下,一把保住朱延大腿,“太子殿下!”

朱延看到一身是伤的刘琦,皱眉道:“这是作甚?”

范小刀道:“若再找不回太子,刘校尉的小命,怕是要交代在这里了。”

刘琦道:“是是是,殿下失踪之后,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天天烧香拜佛,祈求老天保佑,没想到太子吉人天相,我这条命也算是捡回来了!”

“谁给你打成这样,林统领?”

刘琦道:“不不不,这件事,林统领也挨了板子。”他支支吾吾,不肯言语。

朱延道,“说!”

“是太平公主。”刘琦道:“太子失踪,公主那边责问禁军办事不利,向陛下进言,要撤掉林统领的职,又让我们戴罪立功,三日之内,寻不到殿下,统统格杀勿论。”

朱延闻言,脸色阴沉,“看来我那个姑姑,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这个女人精通权谋,善于算计,寻常一件小事,被她借题发挥,变成打击政敌的手段,更何况太子失踪这事?这次事件,她有没有参与其中,还说不准呢。

朱延道:“从今往后,你别在禁军了,去东宫做事吧。”

刘琦闻言大喜,“奴才叩谢太子殿下。”

朱延咳嗽一声,“先把手松开!”

刘琦这才意识到,从见面到现在,还一直抱着朱延大腿不放,范小刀笑道,“刘校尉,可以啊,抱上大腿了!”刘琦嘿嘿一笑,挠了挠头。

朱延对众人道:“今夜之事,太过于离奇,许多事尚且不明,你们切莫对任何人提起!尤其是大富!”

想到在神殿之中,那黑袍老者说出的那个神秘组织以及在人间所拥有过的世俗力量,就连他也觉得头皮发麻,若是所说都是真的吧,那么这个组织,血手印也好,神教也罢,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更令人惊世骇俗的是,如此势力庞大的组织,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有一点不明白,既然他们被困在了神殿中,又是如何跟人间的联络呢?扶持的代理人?傀儡?他想不明白,却又不得不引起警觉。

朱延认为有必要将这件事查清,可是刚回京城,又没有亲信的势力,朱延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队伍,而范小刀、赵行二人,年轻能力又强,关键对自己还讲义气,可是邀请他们加入东宫之时,他们却又拒绝,还好,陛下已同意让他牵头江湖新政改革,如此一来,就有机会将二人拉拢到自己阵营。

太子朱延失踪一日一夜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皇族之人在大庭广众眼下失踪,本来是十分轰动之事,而且最近在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才失踪没多久,朝中就有个不起眼的御史,上奏要陛下另立储君。

这位御史姓孙,本来得罪了上司,又不懂逢迎,在朝中受到排挤,年近五十依旧只是御史台一个最低级的职务,平日里也就是写些不关痛痒的弹劾奏折,比如礼部尚书赵焕不讲礼仪,在公署衣冠不整、满口脏话等等,谁也没想到,竟然上了一封奏折,要求改立太子,由于陛下只有一个子嗣,他甚至建议从几个藩王世子之中挑选储君,这种奏折,不无投机取巧的成分,但却也反应了一部分人的心理。

当然,他求锤得锤,当夜就被锦衣卫关进了诏狱。

好在,这位御史年纪虽大,但向来身体极佳,在监狱中带了两天,竟然没死。太子朱延闻言之后,竟没有生气,而是将他放了出来,不过经此一闹,他在御史台中的地位便是水涨船高了,甚至京中有文人称他为“风骨”之臣,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这是外话,暂且不提。

太子失踪之事,很快平息了下去。

对外的说法,是太子并没有失踪,而是在遭到刺杀之后,与六扇门做局,故意散播失踪的消息,引凶手入彀,并将凶手绳之以法,如此一来,太子舍生取义的作法,在京中广为传播,此事一传开,京城的百姓,对这位新回京的太子,有了新的看法,他的声望,在百姓之中也急速攀升。

但很快的,又有不同声音传来,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以身犯险,往小了说是求名心切,往大了说,就是不顾江山社稷、君臣大义,辜负圣上的养育之恩,弹劾奏折如雪片一样传来。

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不用说,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也牵扯到了身后的政治势力的博弈,无论是太平,还是文官集团,他们笃信一点,谁占据了舆论高地,谁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无招创招,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