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五 道缘初试

只是看断案,又不得全顾,处事更有些偏颇,有些愤世嫉俗之感,不由得皱眉。

“还是需要打磨打磨。”便给了个下甲的分数。

这个分数还要传阅其他人看,不过一般有异议的话,要联合阅卷,为了省麻烦,大多不会有异议,除非动了利益蛋糕,排名次的时候,将人家内定的名次顶了出去。

……

第三科是明算科,税收积累计算,行军打仗粮草计算,都在其中。

比如做一项水利工程,预算需求,算出来后,往往做起来,便是乘二,甚至乘三的往上报。

简单来说,就是应用题,只不过其中可不是小学水平。

一时间算盘打得飞快,而李福德本身在四门馆学,明算科就是数一数二,加上有李郸道提点,这张卷子反而做得最快。

做完之后还验算了一遍,提前交了卷子。

这便引得监考老师十分注意了,这时候普遍理科生不多,一些在道家,一些在墨家,其他无论是明经,还是明法,其实都是文科专业。

这些学子算得焦头烂额,算盘打得滴滴答答的,不时还有同一道题目得出四五个答案的,崩溃得要哭来了。

此时一看李福德卷子,字迹整洁,答题清爽,先解再设,思路清晰之极。

比如其中一道行军之题,一行伍绵延十五里,将军命传令官骑马至末尾传令,其中军伍日行五十里,马儿急行日四百里,一来一回,需要多长时间。

监考官暗自验算,果然无差,不由点头:“虽然不是出身豪门,但是既然姓李,那么就可以谋个好出身,从小吏做起,倒也是个人才,可以赏识举荐一二。”

李郸道并不知道已经有数个监考官和审阅官,对李福德已经上了心。

虽然还其他人已经定了一部分名额,但是还有一部分名额也确实是从外面淘来的,只不过要身家清白,而且的确优秀。

李郸道这边已经在那边蹲了好几日,就看见了这么一个苗子,有心渡他入道。

因此一连数日坐在那里诊病卖药。

“小郎中,有那种药卖吗?”一个流里流气的少年郎,促狭着眉眼,悄咪咪的小声问道。

好似原先零零年代,那种碟片租赁的小店,来客转了一圈,转而问道:“有那种学习资料吗?”

于是老板立马点头:“有的,有的,要哪种的,是某岛的,还是欧美的……”

李郸道自然也是上道的,点头道:“有的,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