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王睿找来一把水果店,小心翼翼的撬开画轴,果然是中空的,里面是棉絮,一点点抽出棉絮,在棉絮中有个长条形油纸包,打开油纸包是一串棉絮包裹的珍珠。

“睿哥哥,一串珍珠至于这么珍藏么?”

“婉容,你仔细看看这是什么珍珠。”

“这串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难道这是东珠?这是清代初期的老东珠?”

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因以天然形成,无植核等培养工艺。得之不易,弥足珍贵。

清朝对东珠的采捕有严格的规定。顺治七年,设置乌拉总管,隶属内务府管辖,停止宗室派人于乌拉之处采捕东珠。乌拉为古城名,是打牲乌拉的简称。康熙年间,再次加以限制,禁止宁古塔居住的乌拉人采捕东珠。

乾隆年间,对隐匿与盗卖者又作了详细的处罚规定。为了防止东珠流入民间,还在山海关设置关卡,根据检查获取珠子重量的多少给予相关人员立功、奖赏。从此真正实现东珠“非奉旨不准许人取”的朝廷专属。

东珠采捕到了康熙中期已达相当规模,当时所用大小船只几百艘,牲丁上千人,督察官员数十人,组成浩浩荡荡的采珠大军前往产珠的江河作业。东珠的采捕十分艰难,在乍暖还寒的四月跳入冰冷的江河中采捕珠蚌,刺骨的寒冷可想而知。尤其是上等东珠的得来更为不易,有时在盛满船只的成百上千的珠蚌中才能得到一颗上好的东珠。正如乾隆帝在御制诗《采珠行》中发出的感慨:“百难获一称奇珍”。

东珠因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并且能散发出五彩光泽,用它制成的首饰光彩熠熠,尽显高贵奢华。因此,它受到清代宫廷的青睐而在皇帝和后妃的首饰及器物装饰中普遍使用。同时,由于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钟爱并珍视产自东北的特产东珠,也是清朝统治者藉此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秉承之意。

“这就是东珠,而且还是东珠中的极品,这里一共十八颗老东珠,大小、品质、光泽都所差无几。婉容你给估个价格。”

“这串东珠可是传说中的存在,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都用东珠作为配饰,这十八颗东珠,保守估计九千万以上,这次你可捡大漏了,这已经差不多是这幅画的三倍了。”

“这串东珠实在难得,要不是那东洋鬼子参拍,我还没打算出手呢。”

“睿哥哥,东珠不是清代的国宝么?怎么会在八大山人的画轴里?八大山人朱耷可是明朝后裔,一生最恨清代统治者,怎么会在自己的画轴里珍藏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