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对这句台词有疑惑,剧本是下午新改的,所以问编剧是最直接的方式。

“……”乐婉娩没说话,她悄悄拿余光去瞟宋知非。

“大概是你想的意思吧。”宋知非接了话,这段是她写的,理所应当她来解惑,宋知非是出于私心去向薄幸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但在工作上,宋知非完全不会因为私欲而含糊其辞,推锅给乐婉娩或者他人。

这是宋知非作为创作者的坚持跟骄傲。

“诗是杜甫的古绝,讲述的是流民共二十一家,上百人,成群从秦陇入蜀,走出了傥骆道后就剩下一个人,据史书记载,傥骆道长约五百里,是入蜀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栈道。”

宋知非垂眸,软声讲。

薄幸没出声,安静的凝视着宋知非,她低着头,空气刘海打出阴影,让人看不清表情,宋知非缓缓的给薄幸解释这首诗。

“你觉得诡异的地方应该是在‘啮臂’这里对吧。”宋知非用的是陈述句。

薄幸低“嗯”了声,肯定了宋知非。

“啮臂,从字面上看是动物撕咬的手臂的意思,所以你应该是解读成了因为蜀道难过,流民无助,饥饿之极,所以发生了食人跟自相残杀事件吧?”宋知非抬起头,又问道,她的黑眸里笼进了月光,亮的惊人。

宋知非年幼时候,父亲宋高忙于生意,母亲胡宴沉迷写作。她就被母亲托付给住在楼下的国学大师谢苑、谢老先生照顾,谢老妻子早逝,膝下无儿无女。

两家渊源深远,谢老对宋知非宠爱有加,亲自教她读诗书、观星象,为她取字,宋知非的名字跟底蕴皆来自谢老悉心教导。

此刻她谈及古典,如数家珍,“可古语里也有个典故,在《史记-吴起列传》里有写,吴起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