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死后称帝 辛宸 1654 字 1个月前

而燕周两国被九州军吞并后,更是有大量的地区亟需人才,这里的职位都足够学子挑选的了,哪里还有人愿意舍去这里的公平竞争和长远发展,再南下去参加会试从头做起?

就连孟院长的临安书院里,许多老师和学子,从一开始对耿九尘的粗鄙不屑一顾,到如今一个个也都成了他忠实的追随者和拥趸,对大华九州军的命名,甚至比耿九尘自己还要积极。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们一天还叫着青州军,承认南安的任命,就要受南安的辖制。

甚至在他们刚刚接受东燕和北周的降书时,南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带着皇帝的诏书北上,给耿九尘封了个青州刺史的头衔,让他留守青州,自己去接受北周东燕的投降顺便接收两国的领土和国库。

就把耿九尘差点气得笑了,让孟院长自己去交涉。

孟兴远也是十分尴尬,当初耿九尘揭竿而起,的确打是的反燕复安的旗号,可南安那边除了一纸任命外,一兵一卒,一刀一枪,甚至一两银子的军饷和粮食都没给过,在耿九尘和南安豪商做起精盐和海货买卖时,才曾经有人算计想要劫道收税,若不是耿九尘够硬气地打回去,还不知那几个海港最后落入谁的手中。

现在倒好,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想来接收胜利果实?就算耿九尘不说,那些跟着他打仗的燕西昭和一众将士们,哪个肯答应?

大家提着脑袋造反,出生入死地作战,不就是为了搏个前程,封妻荫子,前提就是得让耿九尘自立为王,而不是空领个青州刺史的名号,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更何况,如果耿九尘才封个青州刺史的官,他们还有什么奔头?

就算耿九尘肯答应,他们也不能答应,怎么着,也得把这事儿给搅合黄了。

好在,耿九尘并没有愚忠到底,也没有南安人想的那么简单。

他只是问了南安使者几个问题,“我曾经答应过所有收复地的百姓,收复之后,三年免税,九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进学,各县统计人口,安置流民,分配土地,并由官府统一发放良种,待收成后归还。还有一些安民政策,不知你们能不能继续执行?”

南安使者面露难色,谨慎地说道:“这税赋之事,乃是朝廷政事,岂能由一地刺史擅自决定减免?耿刺史最好还是先禀报皇上,请诸位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再行决定吧。至于其他……北地久经战乱,连温饱尚难以解决,就大举兴办学校和诸多慈善之事,耿刺史是得了清名,可用的都是朝廷的银子啊!”

“我呸!还朝廷的银子,先前你们给过我们一文钱的饷银吗?当初北周发檄文要跟东燕来剿灭我们时,你们不是撇清了关系,说我们只是青州军,自立一军,根本不曾得过你们南安皇帝的正式封诰,现在又跑来说这些屁话!”

张五可不管那些规矩,当场就指着南安使者的鼻子骂了起来,“既然你们说我们自立,我们耿将军早就是青州王了,就你们那皇帝,给个刺史的官衔,是想恶心谁呢?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你们一句话,一封圣旨就想抢了去?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