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学生的年龄也参差不齐,有和叶禹凡那样还未成年的,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叶禹凡还见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挪到进来,坐下后从自己的布袋里掏出一本速写本,她身边的人都习以为常……这让叶禹凡真正感受到了国内外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

黑压压的大厅里挤满了新生,招生部部长上台做了开幕致辞,接着校长对新生们表达了热烈欢迎,并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学校。

皇家艺术学院全校上下有将近四千人,包括了学生、教职工、访问学者和驻校艺术家。从人数上来看并不算多,叶禹凡之前所在的实验高中都有两千人,何况一所全球首屈一指的艺术院校。

但每一级的学生数量并不均匀,低年级最多,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逐渐减少。这就好比本科硕士和博士,等级越高能读上去的人也越少。

和大多数欧美大学相同,皇家艺术学院也奉行宽进严出制,他们对每一个学生都严格要求,想从这里毕业很难。

所以也有不少一开始对艺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在经过枯燥的学习后意兴阑珊地离去,徒博个附庸风雅之名。

校长说,不管在座的各位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到这里,他都相信大家拥有一颗爱美的心。

“但是,艺术并非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态度,只要你学会享受它,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如身处此地。”

精彩的收尾引起全场的热烈掌声,学艺术的人大都是感性之人,叶禹凡也感慨万千,并非他申请上皇家艺院很不容易,而是他能走到这一步,说多了绝逼泪奔。

新生典礼结束后,叶禹凡和安妮告别。

在人头攒动中,他仿佛见到了那天坐飞机时遇到的人,但那个面孔很快在人群中消失不见了。

叶禹凡甩甩头,安慰自己只是错觉。

他看着地图找到中级学院的综合办公室,皇家艺院内的年级分布非常复杂,它不安年级分教学区域,而是按专业分。

中级学院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约八百个学生,每一个导师最多带十个学生,所以八百个学生背后至少有八十个导师。

三至五年级除了级别不同,在学习内容上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生涉猎各个领域的基础课,从声乐舞台艺术到空间表现艺术,能学任何你想学的东西。

叶禹凡在公示板上找到自己的导师名字,叫安德鲁温迪米思亚,头衔位置有个“pro”字样,叶禹凡才那是“教授”的缩写,其它导师的头衔,还有“dr博士”,“ta助教”等,也有无任何头衔的“r先生”、“a女士”,据说这些水平高低不等的导师是随机分配的,可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换。

叶禹凡按照公示板上的标示找到安德鲁的办公室,对方是个光头,看上去约五十岁,很耐心。

名单上有教授头衔的导师不多,叶禹凡有些紧张,他毕竟只是个高中都没读完的学生,出国前突击了一下日常口语,专业听力和口语上完全跟不上,他怕听不懂,也怕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教授会不耐烦。

安德鲁听完叶禹凡的自我介绍,笑眯眯地说:“你知道为什么皇家艺术学院不需要外国学生提供英语成绩吗?”

叶禹凡摇摇头,这的确是比较特殊的一点,因为在大众眼里,语言是出国留学首先要突破的一关,可他先前申请的无所学校没有一所要求他的语言成绩。

安德鲁随手拿笔在纸上涂了个轮廓,看着像是地图,接着他又在某个地方点了点,快速描了个埃菲尔铁塔的剪影。

叶禹凡惊叹,这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他能用最简短的时间,最特殊的方法,最快速的笔触,让别人知道他来自哪里!

“因为我们是艺术家,画就是我们的语言。”安德鲁笑道:“所以,放轻松,就算你一个单词都不会说,也没有关系,”他指了指他画的图,“因为艺术家不需要说,只需要画画就可以了。”

就这一句话让叶禹凡对安德鲁充满了好感,他偷偷在心里给对方取了个昵称,“维尼”,因为他笑起来的样子太像维尼熊了……

安德鲁又边说边画地和他聊了很久,叶禹凡从自己能听懂的只言片语和配图中得知,他是教建筑艺术的教授,手下有八个学生,因为今年中级学院学生找得比较多,他是临时调过来,但不会带中年级的课,如果叶禹凡有兴趣,可以去高年级的建筑系旁听。

叶禹凡入读的三年级已经不要求学生成天呆在画室里进行枯燥的基础练习,历史哲学等也是根据自己兴趣选修即可,比起初级学院,中级学院的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自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