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页

一念起 明月珰 923 字 1个月前

况太妃又想着董氏正在生产,如果生下儿子,那地位就是母凭子贵,以后涟漪的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一想到这里,太妃就有些物伤其类,当初她嫁给唐楼的父亲后多年无出,自己的丫头肚皮倒是一个比一个争气,她在当初自己的婆婆皇后娘娘面前一直说不起话,时常被敲打,以致她对唐楼的父亲怨念叠加,两个人越闹越僵,到最后简直就是形同仇人一般。

思及此,太妃对楚涟漪又平添了许多的怜惜。

如果撇开过往的种种,太妃对楚涟漪本人是没有任何挑剔的,容貌举止都是上佳,人情交往也十分圆容,才情出众,下棋赏花,弹琴论画两个人都能谈到一处,只是平日诸多隔膜,让太妃一直接纳不了楚涟漪。

没想到今日误打误撞,太妃听了楚涟漪的过往,对她当初的狠心完全释怀,今日又见唐楼如此狠心,心里的天平更是往楚涟漪偏斜。

唐楼见太妃也颇为生气地看着自己,只当她是责备自己对楚涟漪的从宽处理,便上前挨着太妃道:“娘,你别生气,可别为她气坏了身子。王妃怎么还不起身,今日就要丫头把你的东西搬到璇波馆去。”唐楼哪里知道太妃心里的转折,况他也不知道楚涟漪说了什么。

“你先去璇波馆吧。”太妃这才首肯,心里却想着过一段时间,或许借着除夕的团圆,正好可以将楚涟漪放出来。

在场最最怨念的便是楚涟漪了,不过是从一个牢笼搬到了另一个牢笼,亏她还顶着个不孝的罪名。

当日上午,董氏总算产下一个男婴,母子平安。

而楚涟漪在当天下午就搬到了璇波馆。

璇波馆的背后植了两行海棠,海棠花开的时候,如彤云罩天,也是王府花园八大景之一,叫“彤云飞练”。

前有湖,后有花,屋宇精丽,摆设雅致,比牡丹园更为畅阔。隔湖相望,是唐楼在花园里的书房“四并轩”。前朝谢公《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道:“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四并轩便是取四者相并之意。

湖中有小岛上烟花雾草,玉叶金茎,既共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望之心旷神怡。冬日里四周飞馆生风,重楼起雾,景色居然不下于茂春。

只是如今每个人都顾不得欣赏景色,忙碌了几天,才将璇波馆按照楚涟漪的意思布置好,又是一个雅致温暖的小窝。这才停下来,董氏那孩子的事却又添了争论。

按理说,主母未有所出,董氏那孩子是可以记到楚涟漪名下的,那就是当嫡子一般养。可是楚涟漪如今又是闭门思过,自然是不好带孩子的,况她也绝不愿意替董氏带孩子。

那董氏生产前求楚涟漪的时候,明明说愿意让孩子养在楚涟漪的身边,可一旦生下孩子,看见那玉雪可爱的脸蛋,母子连心,又怎么肯放手。

董氏私下哀求过唐楼,希望能将孩子养到断奶在送到楚涟漪的身边,唐楼并没反对,又亲自给孩子取了名字,“恩”,没过多少日,这孩子便入了宗谱,正式记在董氏的名下。

董氏不明这其中的关键,只觉得漫天欢喜,她的孩子别人再抢不去。

如此一来关于这孩子的议论就多了。

有人说这是唐楼爱重董氏,想着董氏今后自然水涨船高,只怕来年元旦恩封里,王爷还会给她请一个侧妃的位置。

稍微有点儿见识的却瞧不起董氏,不管在怎么喜欢孩子,这孩子能养在王妃的名下才是正理,以后大了,爵位也要高些,如果王妃一直无出,这孩子就是长子,那是要继承爵位的。可如今这便是不可能了。除非唐楼今生再也没有孩子,否则这恩哥儿就绝不可能继承亲王爵位。

可唐楼还如此年轻,谁能说今后就没有其他女子生养孩子,如果记在了王妃名下,那地位可就比恩哥儿高一些。

董氏虽然不懂这些,但听人背后议论多了,便添了心思,虽然从不曾想过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爵位,可是有点儿希望人总是不愿放弃的。

这一日逢了唐楼来看恩哥儿,董氏便道:“王爷,王妃如今在璇波馆十分清寂,我想将恩哥儿抱过去给王妃解解闷。当初王妃准了我生下恩哥时,我就说过,以后恩哥便养在王妃的跟前,就当是王妃生的一般。即使不让我看他也可以,前些日子,只看着恩哥儿才出生,身子弱,我怕恩哥儿吵了王妃,这才自己带着,可似乎我并不是忘恩负义的那种人。”

“忘恩负义”四个字刺激了唐楼的神经,如果不是这四个字,董氏也不会生下孩子,他也不会觉得没脸见楚涟漪。“不用,涟漪身子不好,恩哥儿年幼,哭闹不止怕扰了他,这孩子你还是自己养在身边吧。”从唐楼心底来说,他从没想过要将董氏的孩子养在涟漪的名下,他一直还是想着,他和涟漪一定会有孩子,那才是承继香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