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不过话说起来,这样猥琐狠辣的计划,当真十分有自己当年的风范啊?孟晖在第二个世界担任谋士的时候,没少给自家主公出这种耍得敌人团团转、特别y损的计策。如今在太子这里重新看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当真让孟晖格外感慨。

裕峡关守军与太子率领的大军一前一后,又给匈奴残兵包了次饺子。只不过这次埋伏的地点比不上太子选择的上一个位置,而太子也没打算再bi得太狠,只是将原本逃命的匈奴人数又削了个对半,便“仁慈”的放任他们离开。

裕峡关守将跳下战马,朝太子抱拳行礼——毕竟是在战场,一切从简,更何况让一国将领跪在一片尸山血海之中,显然也不怎么厚道。

自从匈奴军队南下、向裕峡关发起一次又一次冲击以来,裕峡关守军的日子就过得十分憋屈。他们人数上不占优势,肯定不可能大开关门,与匈奴人硬碰硬gān仗,只能倚仗关隘之利严防死守,争取时间等待朝廷的援助。

日日被匈奴人挑衅叫骂,裕峡关守军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于是,在接到太子的军令之后,这位本来站二皇子一派的副将立刻自告奋勇,率领几万军队出关埋伏,与太子里应外合,狠狠给自己出了口气。

说起来,当听说此次援军的主帅是太子之时,裕峡关守将们心中还很犯嘀咕。一来,惠妃母族镇守边关多年,他们都是被其一手提拔上来的嫡系将领,与太子有着政治立场上的隔阂,说不定会因为军权的争夺而闹出些风làng;二来,太子先前从未领兵作战,又身份太高,而这样一个话语权极重却又没有战场经验的主帅,很有可能带来一场灾难。

不过很显然,他们都小觑了这位太子。在来到裕峡关的第二天,太子便来了一场出色的亮相,哪怕就打了这么一仗,斩杀的人头和积攒的功勋也足够他在这次出征之后满载而归了。

更何况,从太子那一副意犹未尽、兴致勃勃的模样来看,对方根本不像是会满足于这一次功绩之人,对此,裕峡关守将当真是心情复杂。

太子能征善战、可以率领他们击退匈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二皇子来说……可就有些糟心了。

当然,不管裕峡关守将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十分配合的将两支军队合并到一处,带着太子等人朝裕峡关而行。半路上,他们又与李老将军、孟晖等人汇合。

一看到太子,李老将军哈哈大笑,兴奋的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李老将军算是太子党,自然十分欣慰于太子的争气,忍不住喜形于色:“真是好武艺、好计谋!太子殿下英勇无畏又沉稳果决,实乃将帅之才!”

听李老将军这样说,其余将领亦是纷纷附和。太子倒是没有被捧得忘乎所以,他谦逊几句,随后含笑看向与其他和尚们停在不远处的孟晖:“说起来,此次大胜,还是要多亏了玄臻国师与诸位安国寺大师,倘若没有几位高僧相助,我等就算空有计策,也无施行的力量。”

这句话的确是在理的。如果没有孟晖的buff加持,三十万大军耗费数月奔袭数千里而来,必然士气低落、满身疲惫,而匈奴人却素来悍勇,再加上以逸待劳,两者相遇,战斗力高下立见,哪怕提前埋伏设陷,也很有可能被匈奴人借机反杀。

所以,听到太子这样说,其余将领也没有半分不满,反而纷纷将敬慕感激的目光投向孟晖,心悦诚服。

裕峡关守将并不清楚其中内情,看到这一幕,整个人都有些懵bi。他们先前也的确接到了消息,说是要有个什么国师的要过来边关,为将士民众诵经祈福、超度亡魂。而为了招待这位国师,他们也做了些准备——比如随便安排了一个院子什么的。

不过,这一场大胜,又到底是如何跟这群和尚扯上关系的?

裕峡关守将看向太子身边的一群将领,其中有几位也是二皇子那一边的“自己人”,他试图从这些同僚眼中看到些敷衍搪塞的意思,借此来证明众人的附和不过是看在太子的面上。然而,让守将十分疑惑的是,他却发现所有人的感谢仰慕都是发自本心、真心实意的。

只感觉自己仿佛是来到什么大型邪教现场的裕峡关守将:??????

总之,尽管摸不着头脑,守将还是领着一众援军进入了裕峡关,三十万大军沿河岸安营扎寨,而诸位将领连同几千jg兵则进入内城。

镇守裕峡关的大将唤名陈川,从血缘关系上讲,应当算是二皇子的舅舅。在得到太子大捷的线报后,他已然率领一众守将等在了内城门口,哪怕心里如何不满这位抢了二皇子军功的太子,他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只能毕恭毕敬的迎接太子大放异彩、凯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