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国色 梦溪石 976 字 1个月前

刘桢还记得许多许多年前,当时他们还住在向乡那间破落的屋子里,安正与许众芳过来探望父亲,安正摸着她的脑袋说笑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历历在目,连刘桢都难以忘却,更不必说跟安正结拜的刘远了。

刘桢绝对相信,刘远在登基为帝的时候,绝对没有想着要对自己的结拜兄弟下手,而当年安正不惜抛下老婆孩子,跟着刘远一道逃亡的这份情谊,也是真真切切的。

所以刘远对安正的感情,不仅仅是像对陶氏那样只有恨意而已,还包括了难以置信,痛心疾首等等。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只能说造化弄人,人心难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曾经多么要好的朋友,连生死都可以互相托付到对方手里,随着时间流逝,彼此的心思都慢慢起了变化,可是人却永远只会觉得变的是对方,而不是自己。

“阿父?”刘桢轻轻提醒了他一声。

刘远颤动着手指,许久之后,终于在她手心上写下了一个字。

囚。

++++++++++++++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安正的时候,我很伤感啊,其实我并不讨厌他,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安二叔给刘老爹他们送来的一碗猪耳朵呢,哎……

至于大家都很纠结的时间问题,哈哈,只能说文中描写比较模糊。比如说从出门到进宫到走到宣明殿的时间,然后太子把剑架在周药脖子上停留了许久,这里面没有说具体时间,其实他已经开始在拖延了,然后里面刘婉和刘槿的反应,为了不要有多余的废话情节,他们的反应也省略了很多,然后还有安正磨磨唧唧的必备说话时间等等,零零总总算下来也是差不多的了,就像我以前老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结果现在没看几章小说一小时就过去了,内牛~

然后关于文章篇幅,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没解决的,公主的婚事,婚后甜蜜的生活,小包子的出世,国家依然还未强大,匈奴也还没打败,所以结局不会太快,预计是这个月底到下个月初吧~

☆、第100章

安正和陶氏都已经落网,后续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陶氏自知必死无疑,一开始什么话都不肯透露,后来诸般酷刑一上,她抵不住痛苦,只能一五一十招供。张氏去了之后,虽然刘远没有再立皇后,但咸阳宫上下,谁不知道陶夫人就是实际上掌管后宫的人,再加上刘桢出宫居住,内廷更是唯陶氏独大,陶氏一倒,其他蹦跶的蚱蜢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一查之下,就连当日巫蛊案的内情都牵连了出来。

原来在很久之前,邓氏早就在暗中与陶氏有所勾连,而邓氏又与虞美人走得近,知道她身在刘远后宫,私底下却对西楚霸王时时思念不已,甚至镇日拿着从前的旧物对月垂泪。邓氏便奉了陶氏的命,借着好姐妹的名义去提点虞氏,说她的心思已经被人发现了,也许现在已经告到皇帝跟前去了。虞氏又惊又怕又恨,她本来就是心思单纯内向之人,根本发现不了邓氏这番话里的诸多漏洞,被邓氏一威逼恫吓,立马吓得不行,当天夜里就自缢了。

虞氏一死,陶氏布下的连环局也就得以步步展开,当时就将刘桢逼得落于被动境地,将皇后张氏逼得无处可逃,最后自杀告终。

至于陶氏是如何与安正勾结在一起,那还得追溯到当日安正护送刘远一家千里迢迢来到咸阳的时候了,也许那时的安正还没有生起把刘远推翻的心思,但是他素来八面玲珑,与许众芳这等粗人截然不同,便是想着与刘远的女眷打好关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况像陶氏这样聪明的女人,闻弦琴而知雅意,两个同样聪明的人碰到一起,简直就是如鱼得水,相见恨晚。

以安正和陶氏的步步为营,将内廷朝中串成一条线,如果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这件事未必不能成功,不说别的,如果刘远晚两年才发病,那么陶氏和王节就大可利用这两年时间,让刘远的疑心病发作得更加频繁一些,到时候朝臣们都要跟他离心离德,估计就连刘楠和刘桢也会因为被他看不顺眼而发配得远远的,那么再来发动什么宫变政变,就轻而易举手到擒来了。

说到底,还是郭质破坏了他们的计划,如果没有郭质神来一笔的示警,刘楠他们就算是怀疑,也不敢冒着皇帝的猜忌和大不韪准备什么。

再往前说,若不是安正和陶氏想要通过除掉刘桢来打击刘楠,就不会弄出什么巫蛊案来,说不定到现在,刘桢他们还没法发现对方的用心呢!

不过世事就是如此,成败往往来自细节,许多看上去根本不足为道的事情最后却成了影响大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