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天生是个大咧咧的性子,他笑嘻嘻地给太子行了一礼:“小臣贾赦拜见太子!”

徒景瑞故意端起态度,摆了摆手:“荣国公世子请起!”

其他几个伴读也纷纷行了礼,但是这会儿看着徒景瑞的眼神就有些不同了。皇子跟储君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别的不说,昨日太子册封之后,为了彰显太子的特殊地位,圣上就让宫中的皇子都来拜见太子,算是定下君臣名分,徒景平给徒景瑞行礼的时候,差点没将牙都咬断!

徒景瑞或许如今对于太子这个身份还认知不足,但是很快,他就会知道了,而与此同时,作为太子,他势必会被人放在放大镜下观察,那些心中有着别的想法的人,恨不得立马能从他身上挑出一个个的错误,然后就能取而代之。

很多时候,身在局中,那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像是杜氏,即便是之前读了那么多史实,在徒景瑞被册封太子之后,依旧放下了大半的心,觉得这一波十有是稳了。毕竟,在杜氏看来,皇后救驾而死,圣上对太子原本就有些不同,如今只会更甚,如此,只要太子不犯什么大错,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顾衡却不觉得乐观,诚然,十年二十年,或许圣上依旧会感念皇后当年的救驾之举。但是,跟死人比起来,活人更重要。圣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会有别的女人填补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有道是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一个是娇滴滴的新宠,一个是越来越大,已经开始跟自己争夺权威的儿子,怎么选择,其实并不是什么难猜的事情。

如今也就罢了,起码这个时候,圣上不对对太子产生什么危机感,但是等太子成年的时候,他也该有一些危机感了。

第16章 (大修)

对于皇子来说,上学的时间也就是那几年,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宫开府,你要是还想继续做学问,就在家请几个先生,很多皇子府中都有这样的先生,但是名义上是老师,其实是幕僚智囊。

太子入学的时候,皇长子差不多都十一了,慧妃这几年在圣上那里没有太多面子,婉嫔异军突起,虽说之后也没能产下一子,但是她将自己宫中的一个小才人推给了圣上,这个才人算是婉嫔家族的旁支族女,就算是入了宫,给圣上生下了一个皇子,也只能听婉嫔的。才人位份低,不足以抚养皇子,这个皇子,也就相当于婉嫔的儿子。

别看那些什么宫廷剧都是皇帝宠爱某个妃嫔,然后妃嫔一家鸡犬升天,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见,非得皇帝是个情种不可。正常情况下,不是因为妃嫔得宠而家族荣耀,而是因为家族荣耀,妃嫔在宫里头就算是不得宠,也有底气。

像是慧妃,圣上厌恶她的野心,但是却只能稍微冷落她,并不能真的将她贬谪,而且还得抬举同样出身勋贵的婉嫔来压制慧妃背后的势力。

因此,这几年,圣上对于后宫的位份变得吝啬了许多,不仅如此,几次大选,能够入宫的,也多半是家世不显的,这样的妃嫔就算是有孩子,也不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而且,也不会如慧妃一样,对皇后的位置虎视眈眈。

慧妃就算是原本见识不足,有的时候显得有些浅薄愚蠢,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也明白,圣上是不可能将她扶正做皇后的,不过,做不了皇后不要紧,她可以做太后。

除了太子是元后所出之外,其他的皇子出身都不算高,就算我婉嫔抚养的那个五皇子,生母终究还是出身低了一点。

如此,最有竞争力的,也就是徒景平这个皇长子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徒景平开府的时候,圣上就将徒景平封了英郡王,这个封号自然传递了某种信号,或者说,对于那些一直支持徒景平的人来说,他们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多了,如今想要下船,也得考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徒景平封王之后,圣上又给他指了婚,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圣上给他指的又是勋贵人家的女儿,乃是缮国公家的嫡女。缮国公石家在军中还是颇有实力的,如此,徒景平的支持者不光是中低层勋贵,将更上一层的勋贵也算是拉上了他的战船。

石家原本出身也寻常,当年第一位缮国公最开始不过就是个佃户,他天生神力,相应的,饭量也很大,家里根本养不起,原本去给主家做长工,结果看他吃这么多,主家就不肯了,后来世道乱了,他就落草做了山贼,后来就投奔了□□他老人家,因为手里头也有两三百号人,投奔之后,就混了个小头目,在战场上,他这样的天生神力自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就这样靠着一路莽过去,他成了缮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