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问了:“你是打算去买一本《未亡人》吗?”

那人笑道:“自然是准备买的。只是在下之前不曾想到有这么多人想要购买这本书,所以来得迟了。等在下赶到的时候,这书肆门前都排起了长龙一般的队伍。在下是个懒怠的,实在不想顶着大太阳排队买书,于是只能躲到茶楼来候着,等那书肆门外排队的人少了,我自然就进门去买书了。”

其他人听了这话,下意识往门外望去,然后立刻被那看不见头的队伍吓得缩了回来。

“兄台这样做是明智的,这般大的太阳,若是跑去排队,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到书?等买到书的时候,恐怕早就被太阳晒得晕了过去。还是在茶楼等着更好。”

“就是,这《未亡人》不过是一本写的比较新颖的小说而已,就算有人想要购买,那也只是少数。等这些傻傻排队购买的人都买完了,我们再去,岂不是轻松又惬意?”

在场之人都不曾注意到,经过这位“兄台”的高台阔论,他们这些原本只是过来看热闹,根本不曾打算购买《未亡人》的人,竟被说动,准备等排队的人都走后,也进去买上一本《未亡人》。

可惜这些人一点儿也不曾发现这点儿。

周瑶在二楼雅间听着,倒是觉得说话这人不太像是自主发言,反倒更像是被书肆请来的托儿。

若真如她猜想那般,那这个托儿就太厉害了——

与其他做生意的人找来的托儿一味地夸赞,又或者好几个人互相配戏,一边贬低一边抬举相比,这个托儿说的话有好有坏,言辞间甚至不乏对《未亡人》的贬低之语,甚至他本人表露出来的态度,也是不怎么瞧得上庄周梦红楼及其写的《未亡人》。

而他言辞间对庄周梦红楼一口一个写小说的,比不上正经读书人的意思,也能容易博得在场客人的好感。所以他说的话就让人觉得理智而中立,让人下意识就想要相信。

这样的话其实是最容易煽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