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汤是不要钱的。

掌柜的是个老者,收了钱就叫人上菜了。除了两包子,还端了不是面汤的一碗汤。

昆布萝卜汤!

这边卖昆布的不多,偶尔从海沿子过来的人有卖的,但住在庄子里,是很碰上的。一直没想起来还有这个。

她就跟人家老者搭话:“老掌柜,这昆布不知道哪里有卖的?”

这老掌柜一张和善的脸:“哎哟!这个碰上了才能买到……我家爷是去年入冬前买了几捆子炖汤用的……如今剩的也不多了。要是姑娘要,原价卖给你一斤半斤的也行。你可别嫌弃少,这东西一泡就发了,一斤半斤的,能吃几顿呢。这开了春了,海沿子那边卖货的也该来了……到时候我买些,给姑娘留着……”

“我这边要的多,一车两车,三车五车的都保不齐。”主要是学馆那边有很多学生都在家里吃的。如今村里的妇人好些都在后厨帮忙,便是靠着浆洗和缝补,也不少补贴家用。开了春了,紧跟着是金黄不接的时候,菜蔬总得有点添补。如今冬储的萝卜都不多了。

这掌柜的一听,就有点明白了。这阵子上,如今有这么大手面的,也就庄子上那户了。他脸上笑的更慈和了:“哎哟!是金家的姑娘呀?”

“丫头!丫头!”哪里是什么姑娘?不能拿大的!金伞吃着油腻的包子,不怎么得劲,以前觉得香,现在却真觉得难以下咽。

丫头也是不一样的丫头,碰上了就敢做主说要买那么多的东西。那玩意再不值钱,一车也值个几两银子的。这三五车的,十两银子说花就花了,他忙应承,“回头那卖货的来了,我直接招呼他去府上就是了。”

那感情好,金伞又摸出一吊钱来,“想借您的地方,收几天野菜。”

那可不要钱,“地方随便用……明儿赶集,我帮着吆喝两声,要是要好菜送来,我先收着,钱呢,稍后给都行……我这店在这里,都是乡里乡亲的,都信得过!”

这掌柜的也忒的热心了。

金伞估计是金家的名声起作用了,吃了饭,敲定了事情,从这里出去,又去了小酒馆。如今春上,但是春上的风大,打着呼哨的那种。店铺外面还都挂着厚门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