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吃惊的看着高铭,“你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规模是可以控制的,一个核桃上都能雕刻许多人物,全看怎么布置。有的馆可以大一点,有的则不需要那么大,比如佛窟,按照比例缩小。”高铭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建成了不光是官家,就连太子和亲王们也能进来观摩。”

赵佶心动了,他儿女们多了解全国的风土人情不是坏事,毕竟纸上来得终觉浅。

杨戬挑刺,“想得容易,就怕做起来难。”

“风土人情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挑选典型的景观,建造一个缩小版的,一劳永逸。”

这个年代,别说看到缩小版的景观了,根本是连关于它们的图画都没见过,只能靠想象。

有看的,就烧高香吧。

就比如西湖边的雷峰塔,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但就连赵佶恐怕都只能靠想象,如果有工匠给他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还原一个,再挖个小池子做西湖,修个小石桥,他看了,创作灵感也能爆发一波。

至于石窟大佛,按照比例,在一个房间内弄个小型的,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赵佶对这辈子身临其境的游览当地名声风光是不抱希望了,对高铭的提议十分心动,“如果真能做出来,让朕看一看,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期待的看高铭,他还原唐代名画做得就很好,想必还原名胜景观也能做得不错。

但高铭偏在赵佶的期待中,给他泼冷水,“唉,其实想想,就算缩得再小,也得叫工匠制作,难免花费许多银钱,是我冲动了,就当我没说过吧,官家恕罪。”

赵佶使劲花钱,早就快赤字了,近臣都知道。

赵佶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岂能罢休,他是差钱就不办事的人么。

表面上当做事情过去了,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过了几天,就剩他和高铭的时候,她又提起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