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兄长,又是男人,他们自然比黛玉更清楚这条路有多难,于是才做出这些看起来莽撞无比,却又真实地给黛玉打出了名声的行为。

接到挑战书,黛玉在家准备几日后,便应了下来。

一群自负于男子身份的清高读书人,自然不会去占一个小姑娘的便宜,于是特意请来与黛玉沾亲带故的林如海夫妇,以及偏向女子的大公主作裁判,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赢过黛玉,灭一灭那些尾巴都要翘起来的女人的威风。

然后,他们一群大老爷们儿,就被黛玉这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教做人了——

第一关是四书五经的背诵。

黛玉一字不漏地背诵完,甚至还能引经据典地为围观百姓讲解其中含义;而其他人不但总有错漏之处,很多地方甚至一知半解,一问词义便支支吾吾,让人看了笑话。

第二关考的八股文和策论。

八股文一道因为太过刻板,禁锢了黛玉的思维,两方倒是站了个平局;可策论一出,黛玉这个时常与林家走动,听多了民生大事的人又怎会输给一群目下无尘,总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

第三关厉害了,对方直接提出考诗词。

要知道黛玉最擅长的便是诗词歌赋,她在这一道上的才华灵性,那是被多少人都赞叹过的。

一开始,黛玉因为顺手,写的仍是闺中常见的诗词,带着些小女儿愁绪与对未来的担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黛玉的遣词造句远比其他比试的读书人更好,然而可能接连输给一个女人……不,小女孩儿,让这群人自觉丢了面子,于是什么也顾不得,gān脆耍赖不认,说是黛玉的诗句不够大气,格局太小,难登大雅之堂。

别说贾数几人,就算是旁边围观的读书人,以及许多根本不认字的老百姓看向他们的目光都充满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