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有时也忍不住想,她究竟是造了什么孽,成才的大儿子不听她的话,为了儿媳竟然险些把命都丢了,bi得她只能顺了他的意。

而一心为她考虑的大女儿元chun,又是个不消停的,明明夫妻恩爱,却偏要弄出些事端,如今搅得家宅不宁不说,还非得让姑爷去科举做官。

若是姑爷在读书方面有天赋,哪怕为了家族计,他会不去读书科举?

如今亲家对元chun可谓是怨声载道,对她这个将军夫人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如今她也只有宝玉了。

可想到宝玉的前程,她就不由悲从中来。

宝玉是嫡次子,并不能继承爵位,可科举做官的路子又因为贾政被堵住,王夫人只要想到在她去后两个儿子分家,宝玉只能得到一些财物傍身,便止不住的担心。

许是自己生活如意了,面对母亲对弟弟的担忧,贾珠也开始试着出主意:“弟弟如今的名声这般差,到底还是因为那话出自父亲口中,若是让父亲在外人面前,最好是当初那些客人面前多夸夸宝玉,自然就将之前名声盖过去了。”

王夫人jg神一振:“快说我该怎么做?”

贾珠正色起来:“并不需要母亲做太多准备,只是要父亲配合。”他想了想,道,“正好我儿快要临盆,百日时大办一场,母亲找人引个话头,让父亲提起宝玉,最好多夸夸他,这样多来几次,让外人知道父亲对长大后的宝玉十分满意,外人自然不会再提起周岁时的一时失语。”

贾珠没说的是,只要在酒色之事上严格要求宝玉,以宝玉的聪明才智,必能早早得中举人,到时神童之名传开,谁还记得贾政在孩子周岁时说的话?

但贾珠心中时有忧虑,因为贾政并不爱管宝玉(贾珠未死,贾政自然更看重这个已经考中秀才,且有很大机会考上举人、进士的儿子),宝玉的启蒙都是贾珠与元chun教导。也因此,贾珠对宝玉的聪慧十分了解,但与此同时,宝玉的一些“恶习”,他也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