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风兴盛,知名大儒与书院颇多,但竞争也多,且因名声太盛,几乎大夏各地的学子都跑到江南去继续学业。

林如海当年年少,林母到底不放心,只是让他到了离京城更近的刘正清大儒处求学。

刘正清学识不必江南那边的大儒差,也不像江南大儒一般,更多的还是想著书立说,而是整个人的身心头投入到了教书育人当中。

林如海与贾数都觉得,以皮皮如今的学识,林如海虽然能教,但也开始吃力——

他到底距离参加科举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虽然因为编书,学识反倒有了增加,但许多科举相关的细节也忘得差不多了。最关键的是,他忙着处理公务,并没有太多时间为皮皮解答疑难问题。

夫妻二人商量之后,决定将皮皮送到刘大儒的书院。

可因为之前的教辅书,刘大儒如今声名在外,甚至隐隐有人称呼他为“大夏第一夫子”。

太多人想要将自家孩子送到刘大儒那儿去让他亲自教导,刘大儒就是有天大的热情,也没有三头六臂啊?jg力有限,为了不耽误孩子,他只能限制名额。

虽然觉得刘大儒一定会收皮皮,但为了堵住其他人的嘴,林如海仍旧决定,一定要让皮皮在秋闱上名列前茅,否则宁愿换一家书院。

贾代善不知林如海夫妻心中想法,却也觉得,他们真要将林宪送去姑苏,顺路将贾瑚与贾珠送到金陵,应当也不会被拒绝。

毕竟,淮扬、姑苏与金陵这三个地方,本就离得近。

——

没几日,贾瑚与贾珠就收拾好行囊,直接去了林家,然后与林家上下一同走水路,奔赴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