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于站,魏科长!”李静紧紧握着魏檗的手,眼里含着泪花:“六十斤!我们试验田每亩差不多能见470斤粮,比外边的地多见六十斤粮!”

“多少?!”于明忠也吓了一跳。山弯村很多地都在半山腰上,地薄,肥少,盐碱大,一亩地粮食都要比其他村少四五十斤。虽然每亩地的产量比不过山南村那边,但这个增加的数字,实实在在让于明忠大吃一惊。

他知道孙天成虽然小心思不少,技术和干活的本事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以为,四十斤已经是放大卫星的好消息了,没想到,在李静这里,竟然听到了“六十”斤这个数字。

震得于明忠脑袋嗡嗡的。

李静松开魏檗的手,用手背拭了拭眼角的湿意,忍不住说:“要是那几年,每亩能多产六十斤。俺们村,俺们村。”

李静咬了要唇,深深吸了口气,让自己情绪平复下来,跟魏檗说:“魏科长,让你见笑了。俺们村地薄,从前经常吃不饱。那几年,出去要饭的多,饿死的也多。”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魏檗主动伸手握住李静。

李静粗粝的双手上布满老茧,骨节又大又硬。

魏檗紧紧的握住,郑重的对李静说:“一定会越来越好。不但能吃饱,我们还能从土地上挣钱!”

“嗯,信你。”李静爽朗的笑了起来,笑声从丰收的田里飘上秋季晴朗碧蓝的天空:“有你和于站,俺们村粮食肯定越见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魏檗和老于都被这笑声感染。

于明忠笑道:“我一个老头子,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以后想多见粮食多挣钱,就听魏檗的。”

单凭种粮,特别是在剪刀差存在的八十年代,仅能保证温饱罢了,是挣不到钱的。想要挣钱,还需要经济作物。魏檗当然不会说那么不合时宜的话,只是开玩笑一样说道:“听我的,说不定把你们都带沟里去。”

“带沟里俺也跟你去。”李静说:“只要魏科长有吩咐,哪怕是条沟,俺也过去趟!”语气平静坚决,虽然没有把胸脯拍得震天响,却有了一诺千金重的味道。

多年后魏檗仍然会想起这一幕。李静或许不知道一诺千金的典故,但她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展现出的中国农民特有的义气,惊心动魄,豪气干云。

然而“当时只道是寻常”,大家这会儿的全部心思和注意力,都在试验田每亩地的玉米产量上。

老于嘱咐李静道:“先让它在地里长长,别忙着收。等站里通知。”说完招呼魏檗骑上车,赶往油山东村。

油山东村的王阳也是一样,早早等在田边。

他生性油滑狗腿,因为姐夫住在镇里,时不时往镇上跑。于明忠顾忌着和老钱的“香火情”,看王阳像自家后辈,对王阳也多有几分关照。一下自行车,抬脚往王阳屁股上招呼一下,王阳黑色的裤子马上印上一个土色大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