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页

县令大人说,他曾想过很多办法,想让县城里的女娘去读书,可怎么也推不动政策,没想到来了一个王初穗,就能撬动大家的顽固想法,甚好,甚好!

周自言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又拿起第二封。

第二封来自蒋庆庆和庞大山,他们的地方比宋豆丁远一些,所以写的信也晚了。

他们和豆丁的情况一样,当地县令是个老爷爷,面对两个娃娃很是和蔼。

他们现在也住在县衙里,等到熟悉当地情况后,便能走马上任。

听说蒋庆庆和庞大山去的地方,书院很少。

好像连家塾也没几个。

县令爷爷就等着朝廷派过来几个读书人,好撑起本县的读书风气,没想到朝廷真派下来两个年少成名的进士,据说刚到本地,就引起不小的轰动。

好些人家这才发现,原来只要读书读得好,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一飞冲天,现在都催着县令大人搞书院呢。

钟窍一和二棍……不,钟窍一和梁鹤飞,是最稳妥的两个人。

他们一到任职地,便直接对接了县令大人,短短七天时间,就已经熟悉了基本的公务流程,已经可以帮着县令大人处理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他们说,县令大人起初见到是朝廷派来的帮手是两个少年人,面上很是难看。

可现在整日都‘好弟弟’的叫着,再不见最初的失望。

县令大人还正式和他们道了歉,说他当初以貌取人,很是不该。

钟窍一和梁鹤飞都没介意这件事,他们本来年纪就小嘛!

梁鹤飞的术数功底,在当地可谓是神仙一般的手段,无论是沉疴多久的账目和税收,只要交给梁鹤飞,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一个正确结果。

当地百姓再也不愁每年的税收问题,现在都抢着要缴税来着!

每一封都写满了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和他们对京城故人的思念。

周自言一封封读完,心中熨帖不已,挽起袖子,主动和宋卫风一起为这些信装裱。

宋卫风奇怪了,“周大哥,你不是觉得无用功么?”

周自言选择性遗忘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谁说呢的……才不是。第一封信啊,多珍贵,是应该留下来。”

过年的时候,京中百官都要买上礼品,然后抽空去宫里恭祝新年。

当然,敬宣帝不要求多么贵重,只要有心便好。

不管送的东西合不合心意,敬宣帝都会额外多补贴大臣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