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秋云和几个心思转换之间,前方比试已经进行到一半。

宋豆丁和娜媞同时抢到一道题目。

【国寡,而民不食,上有无责,其可改乎?】

国家力量太弱,百姓吃不饱饭,统治者有没有责任,需要改变吗?

宋豆丁是大庆红墙绿瓦中成长的学子,而娜媞是在巴赫族高山草原里成长的学子。

看到这个题目,两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宋豆丁回道:“故国非某人,某族之国。君与民同,所以为国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之与民,不可分……”

“如今国寡,而民不食,二者。一也,人君之政,使民不得安田而食饱。另一也,民之自养无经式,不可力而食。”

“……全以生与君,未可知之事。是以君为改,民自改。”

娜媞则说:“地之动也不安,国之力乃小,与君无大……与其觅谁之非,莫若俱以变国,食民饱而食之。”

“……所以为君者,君无实之非,以知异之情也。”

宋豆丁是说,国家的积弱,可能并非是某一方面造成的,在他看来,君王和百姓可能都有责任,要改,就应该两方共同改变。

而娜媞,则说要看国家环境的情况,有可能不是君主的错误,这个国家可能就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其找寻谁的错误,不如根据实地情况再去判断。

周自言听完,觉得两边回答都有道理。

就看郑祭酒和耄耋老者如何给分了……大概相差不大。

这道题满分有五分,最后宋豆丁拿到四分,娜媞拿到三分。

原因是娜媞的回答,稍稍有些偏题。

这样的成绩,还算合理。

最后两回比试结束,国子监总分略胜一筹。

但两方比分咬地很紧,国子监随时都可能被赶超。

休息时,秋云和走到耄耋老者身边,向他说了什么。

老者一脸不同意的神情,最后还是拗不过秋云和,与郑祭酒协商。

郑祭酒一听,他这可坐不了主。

连忙招手把周自言叫来。

周自言一来便被扔了一个申请,弄得他满脸迷惑。

“秋云和?想和我比试?”

第124章

秋云和甩袖, 正儿八经向周自言行礼,“周博士,沈老师和我们说过你和他的过往。”

沈老师便是那位耄耋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