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此时天刚蒙蒙亮,周自言转转手腕,开始研墨。

初春的墨汁凉得快,干的也快,需要不停搅拌才能把墨汁揉开。

要用一天的时间写完六道题,工程量相当大,所以每一刻钟都不能浪费。

乡试时发的草稿纸,还算有点用处,到了会试这会,草稿纸的用处便小了。

周自言尚且能在草稿纸上写一二点提纲,而那些写的慢的考生,根本来不及誊抄,所以干脆在答卷上一遍过。

其实从乡试开始,每次审查考卷,考官们就不光考察考生们的学问,也开始考察考生们的字体。

像那些飘逸潇洒的字体,是考生在科举之外获取才名时才用的,在考场上肯定不行。

会试的阅卷量不能同乡试而言语,所以科举的字体,讲究一个笔迹顺滑,四平八稳,清晰好辨认。

字体做好了,还要想办法提高一篇文章的阅读性。

怎样开头,怎样起承转合,怎样结尾,都有讲究。

每一位考生的学问都是一样的,但偏偏就是这样的小细节,除非有专人指导,不然没有门道的普通考生很难得知其中的奥妙。

以往的考生们都是看运气,再要不然就硬拼自己的学问。

学问过硬的,能过,学问差一点的,过不了,那也只能认命。

但这回,部分在京城读书的考生们不一样了。

他们已经知道会试答卷时要注意什么,也知道怎样的分段,怎样的语气最能让考官看的舒服。

这一切,全得益于那本朝廷出版的《科举考纲重点》。

从前他们不知道的细节处,通过这本书,全都看的一清二楚,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四处瞎蒙。

只要他们按照书上写的内容,改正自己落笔的习惯,就能写出一篇符合考场标准的文章。

这等好事,可是朝廷和那名笔者的功劳!

周自言写好了草稿提纲,正握着笔奋笔疾书。

殊不知同一考场内,已经有考生打算考完就给《科举考纲重点》的笔者做牌位上香了。

科举考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的人怯场,却能在作答的时候突开灵智,一气呵成,有的人准备充足,但一到考场就开始紧张,最后草草结束。

世人情态,百样不同。

周自言控制不了天,控制不了除自己以外的东西,所以他只能稳住心态,让自己写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尽人事。

然后听天命。

啃着凉馒头,周自言一刻也不曾懈怠,紧张的神情终于在傍晚时分松下来。

六道题,全部写完了。

而此时,他嘴里还叼着一小块冻得邦邦硬的馒头。

这馒头是中午发下来的,但周自言忙着写文章,一边写一边吃,到最后写到兴头上,反而忘记了吃饭。

瞧瞧,一下午时间,馒头就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