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两相比较,科举内容其实没变多少,但是正式出版的这本,读起来更为顺畅一些。

“这书应该是走过衙门审查的,你们瞧,这儿还有衙门的戳儿了。”宋延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县衙的印章。

“还真是!”张家旺才发现这里还有一个衙门的印,“我还当这书是周夫子自己拿去售卖的,没想到已经过了衙门这一关,也就是说……衙门也鼓励这书的发行?”

想到这个可能性,所有人都怔了一下。

张雪飞揣袖感叹,“咱们这位钟县令,当真是位父母官。你们可还记得去年秋冬时节,各大商铺售卖的便宜墨条?”

去年秋冬,马鸣沟几大商铺突然上了一款便宜的墨条。

这些墨条颜色浅淡,别没有贵墨顺滑,可就是能写字。

因着这些便宜墨条,许多买不起贵墨的人家,也能买来使用了!

“自然记得,那般便宜的墨条,着实缓解不少学子的压力。”周奇方跟着感叹,目光透过窗外的层层风景,似乎直接看到远处的县衙,“后来又上了一些粗糙的纸张和毛笔,彻底将笔墨纸砚的昂贵价格压了下来。”

“虽然不能用于考场书写,但平日做练习,那是足够了。”

自墨条上市以后,几大商铺又上了好些粗糙的纸张和毛笔。

和墨条一样,品质不好,完全称不上好质。

可它们便宜!

以前一套笔墨纸砚,可能就要花去一户人家一整年的银钱,现在换成这些便宜的笔墨纸砚,不过几钱银子,再贫苦的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上一套。

有了笔墨纸砚,家中想读书的孩子,便能在纸上书写,再不用蹲在沙土地上,用树枝划拉。

宋延道:“今年童试,若是比往年考中的人多,咱们这位钟县令,大概要调职了。”

县令是流官,算算时间,钟知县在他们马鸣沟待了快六年了。

周奇方趁着大家感慨钟知县的时候,拿过张雪飞他们抄写的那本原版科举书,“张学子,宋学子,这书,借我看看!”

说罢,抬腿就跑。

张雪飞只是眨个眼的功夫,手上的书就没了,连忙追出去,“周学长!周学长,你这是不耻行径!”

张家旺不愧是周奇方的好兄弟,拼命把两个小哥儿拦在原地,“周兄,快跑!快跑!”

周奇方抱着书,真就头也不回地跑远。

后来,整个欣阳书院的人,都能看到这四个人,总是抱着两本书翻看。

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本又薄得像册子。

他们看书就看书吧,却还总是发出赞叹声。

“妙啊,妙啊!原来这考试,是在考这个地方,难怪我总是答不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