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巷子里的周夫子也没有消息传回来,他一个老汉守在家中,等得快死了。

文秀为宋父斟茶,“老爷,两位少爷应当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您不如去歇息一会吧,晚上还要和周掌柜吃酒席呢。”

自从报喜的人来过后,家里上上下下,那股喜气就没散下去过。

而得知宋家出了两个秀才的人家,也都提着礼品上门,非要和宋家攀亲戚。

宋父哪见过这样的场景,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他想的很简单,只要他都应了,就不算得罪人,也不会给家里孩子拖后腿,干脆全都去,全都见!

所以这么些天,宋父日日都在吃酒,都快成酒蒙子了。

提到周掌柜,宋父打了个酒嗝,拍拍肚子,“再这么喝下去,怕是要撑不住咯……”

宋家外头,日光正好时,巷子里的长辈们都拎着一个小板凳出来,坐在大树下闲话家常。

从前跟着宋豆丁他们学习的娃娃们,现在只跟着王小妞他们学认字。

在宋豆丁参加考试的这些时间里,这些娃娃们都已经背过《三字经》和《千字文》了。

一些还在吃糖块的小孩子,俨然已经变成家中的小小顶梁柱。

但凡有不认识的字,就拿到家里,让娃娃们认!

花婶子绣了一会手里的帕子,突然放下,眼睛也往巷子口撇去,“这都几天了,周夫子他们咋还没回来?”

“是不是在岳南府被人绊住脚了。”庞大娘想到大山给她讲的话本,挑着说出来,“听说那些有钱人家都喜欢会读书的孩子,每次都会留下他们,喝酒、吃肉,谈亲事哩。”

“给宋小哥说亲还说得过去,可豆丁才几岁。”花婶子笑着摇摇头,觉得庞大娘这些猜测有些不靠谱。

其他人听了,想想宋豆丁平时的模样,都温和地笑起来。

庞大娘也觉得自己这个说法有些奇怪,‘啧’了一声,不说了。

“还是读书好啊,你们看宋老哥家,一下子出了两个秀才,这家底一下就不一样了!”

章伯母家在巷子前头,只要有人经过,她家就能看个一清二楚。

“我可看好几天了,这几天,天天有那些好料子衣裳的管家丫头去宋家送东西,老贵了。”

花婶子直接放下手里的活计,“是啊!宋老哥以前还是住在乡下村子里,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铺子,连秀才公都有了,而且还是俩,这是泼天的福气啊!”

“要我说,还是周夫子厉害。”章伯母说,“你们看那周夫子,平时不声不响的,一去考试,就拿了个案首,直接变成秀才。而他教的豆丁,才几岁啊,现在都是秀才了!我看将来师徒俩去考举人都有可能,到时候宋老哥家指不定还有什么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