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只是教百姓简单的认字,所以费用并不高。

小顺掰着手指头数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行的叔叔,小顺没时间去学认字,哥哥在这里搬货,家里嫂嫂一个人忙不过来,小顺要帮忙。”

“早上要帮嫂嫂挑水割草,中午要来给哥哥送饭,下午还要去翻田……”

小顺的话仿佛浸泡在苦水里,周自言越听越沉默,所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在小顺的话里都化作一声唏嘘。

等小顺认完全部的字,这块小小的边角料,已然变成小顺最宝贵的东西。

胡子大哥回来后,小顺像献宝一样捧着这块布展示给哥哥看,“哥,哥,你快看,是我们的名字,名字!”

胡子大哥没上过学,一直在码头帮工,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了不少字。

把字放到一起,他能勉强读出一句话的意思,如果把字单拎出来,他就不认识了。

大哥在小顺的帮助下,细细看着布料上的‘李柱山’三个字,想要把每一笔每一划都刻印进眼底。

原来这就是他的名字,原来他的名字写出来是这样的。

李柱山托着小顺来到周自言面前,摸索了全身也没摸出一件像样的东西回报周自言,最后只能把手里刚买的热汤全都送给周自言。

李柱山一脸诚恳,小顺也眼含期待。

周自言连忙婉拒。

他哪能喝的了这么多。

再说他写这几个字不过顺手的事情,怎么好意思拿人家的餐食来做回报。

小顺孩子心性,举着布料到处炫耀。

刚才帮过周自言的几位大哥也心痒痒,都拿着手帕大小的布料蹲在周自言面前。

他们全都目不识丁,所以才来干苦力,这辈子是不可能再去学堂念书了,现在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也好啊!

周自言念着他们刚才的帮忙,也不含糊。

就用刚才的石块,把每个人的名字,他们家里人的名字都写了出来。

这些大哥的名字大多简单好记,有不确定具体字的,周自言也额外多提供了几个同音的字,让他们回去自己想办法确认。

如此下来,一整个午休时间就在周自言写名字的过程中结束。

大哥们下午还要继续工作,周自言则准备去春六巷试试。

临走前还被李柱山和小顺塞了两个饼子。

周自言按照小顺指的方向,往春六巷走去。

从码头走到春六巷,一路皆是粉墙黛瓦,烟雨行舟。

马鸣沟只是大庆南边一个小小的小镇,因有一个传承已久的码头,才有了不同于其他小镇的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