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3548 字 4个月前

谢恒的逼问实在太过刁钻,祝才良怎么回答都不合适,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宣阳。然而宣阳却头都没抬,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别过脸,回避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

祝才良心中一凉。

谢恒又对惠承帝拱手道:“微臣不愿欺瞒陛下,微臣弹劾祝才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力不足德不配位,也确实是因为他险些害微臣在晋州遭难。即便算是微臣公报私仇,但这”公”大于”私”,微臣也是先为朝廷考虑之后顺道为自己考虑罢了!问心无愧!”

满朝文武除了宣景之外都被谢恒这番说辞震惊了,就是荣启和阮展鸿都瞠目结舌。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把“公报私仇”说得这样大义凛然。仿佛要是不认同他的“问心无愧”那就是天大的不应该。

惠承帝先是愣了片刻,之后便是一阵开怀大笑,因为缠满病榻多时而显得蜡黄的脸都多了几分红润颜色。

“谢爱卿永远都是这般直言不讳!好!甚好!”

惠承帝从来不介意臣子有私心。只要是人,谁能没有私心?只要这份“私心”不与朝廷利益冲突,不有碍皇权,那就无妨。谢恒说的没错,他的“私”是在“公”之后,公与私的目的统一,那他就更没有好说的。最难的的是旁人有私心都要藏着掖着怕让他知道,但谢恒却难得愿意对他坦白,在他面前毫不遮掩,这就让惠承帝有种格外“安心”的感觉,仿佛他可以信任谢恒所有。

祝才良一听到惠承帝连说两个“好”就知道自己完了。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祝才良说话。那些平日里跟祝才良交恶的就算了,往日在祝才良身边的同僚友人也不少,但此时此刻他就好像被所有人孤立了一般,就是一个同情的眼神都没有。三殿下不打算帮他,就连陛下也对谢恒表示满意,一众官员们也不是傻子,不会明知道祝才良已经彻底没救还站出来为他说话。

惠承帝笑着询问谢恒:“那依谢爱卿之见,该如何惩罚祝才良?”

谢恒思索片刻,最后叹着气说:“回陛下,微臣这人人性上最大的缺点便是心太软,祝才良虽有大错在身,但这些年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倒也没有出过太大的过错,且微臣到底在祝大人手下待过一段时间,算得上祝大人的旧属,故而即便祝大人害微臣身陷险境,微臣也觉得只要罢免祝大人的官职就够了。”

罢官?这还算“就够了”?不够还想怎样,直接要他的命吗?这上来就罢官也没比直接要命好多少吧?谢恒这一出手可真够狠,亏他还说自己一向心软,那他硬起心肠来得什么样?

惠承帝:“可大理寺卿之位不宜悬空,若是罢免祝才良,谢爱卿以为该让何人替补?”

“微臣可以。”谢恒几乎是在惠承帝话音落下之后紧跟着就毛遂自荐,没有半点时间差,正正好抢在了企图继续在这个位置上推荐自己人的三皇子之前开口,“微臣之前就在大理寺任职,除了自己的本职差事之外还经常被祝大人安排到其他环节做事,所以对大理寺的一应事务不说了如指掌也还算熟悉,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尽快恢复大理寺的职能。”

惠承帝:“谢爱卿可是对现在的位置有所不满?”

谢恒:“朝廷上下文武官员各司其职,最终目的都是报效朝廷为陛下分忧,大家位置不同但目的一致,故而对于微臣来说,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长,为陛下多效一份力。陛下若是信得过微臣,微臣可以同时兼顾宗人府丞和大理寺卿,微臣不怕辛劳!”

众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说话的语气是如此的义正言辞,表情是如此的义无反顾,看那样简直随时能为陛下死而后已!可听听那话!那叫什么话?揽权就揽权吧!说的那么好听,谁不明白怎么回事?

但真别说,谢恒还就是大胆,还身兼多职,一般人就是连想都不敢想,他可厉害,不仅敢想,还真敢说。怎么的?就仗着你出身低微,再怎么狮子大开口陛下都不会猜忌你呗?

而且谢恒这脸皮也是真的厚!这话要让别人来说还真未必那么好开口,能像他说得这么顺溜,这得是几层脸皮糊在脸上?

惠承帝又大笑两声:“好!能者多劳,朕也觉得以谢爱卿的能力当可同时兼顾好宗人府丞和大理寺卿的职位。那祝才良的位置就由你来接手。不过你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可不希望你太过劳累。宗人府丞的位置朕会尽快找其他人来接手,大理寺卿更为繁忙一些,谢爱卿难免劳碌了。”

谢恒微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微臣并不觉得劳累。而且微臣相信满朝文武中定然有很多同僚羡慕微臣可以多一个为陛下分忧的机会。”

众大臣:……

谢恒的第一次早朝参政就在惠承帝满意的笑声中结束了。

惠承帝已经当堂宣布谢恒一人双职,即刻开始便任职大理寺卿。

至于得罪了谢恒的祝才良,在谢恒的“求情”下,惠承帝打了他二十板子,命侍卫将人扔出宫去。

祝才良养尊处优这么些年,身子娇贵得很,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这下被打了板子皮开肉绽,被扔出宫后自己根本无法行走,还是拿了银子给周围的人,请人将他抬回家去。

日后祝家如何愁云惨淡且先不说,谢恒也不在乎,他本来的目的也不在于一个小小的祝才良。

也许在旁人眼中祝才良三品大员已经很了不得,但谢恒真正的目的是宣阳。

祝才良是为三皇子宣阳做事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但是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对祝才良步步紧逼,祝才良毫无招架之力,而作为被祝才良效忠的对象,三皇子却连一句话都没替祝才良说。如此行为被其他三皇子党看在眼中,估计他们对三皇子的那颗“忠心”也该动一动、摇一摇了。不过那些人本就是为了从龙之功,利聚而来、利散而去,如此利益勾连的关系又能有多牢固?

下朝之后,到谢恒跟前道喜的朝臣不少,一个个看着都很真心。

早朝之前,谢恒是正三品宗人府丞。早朝之后,他又身兼同样为正三品朝职的大理寺卿。

虽说惠承帝表示日后会安排其他人担任宗人府丞,但那也无妨。同为正三品朝职,但大理寺卿是真正的实权职位,甚至堪比一些从二品朝职,稳住了这个位置谢恒就是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