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3168 字 4个月前

“你这来得早可真是不如来得巧啊!快坐吧!”

惠承帝还在庆幸,幸好宣景来了。

今日原定赴宴的文臣武将本来就各有三人,但之前通知到宣景的时候他有事要忙,今日不一定来得了。这要是以往,宣景肯定直接就推掉了,传讯官本来也这么以为,还想着回去之后陛下要换人自己还得再跑一趟,却没想到宣景虽说有事要忙,却没有推辞,只让传讯官转告陛下自己那日会晚些时候到。

之前虽然因为和亲之事让惠承帝对宣景多有不满,但在大多数时候惠承帝对宣景也算得上看重,这么点小事自然不算什么,宣景没说让换人,惠承帝也不在意他晚到些时候。

现在又看是宣景于危机之中救下谢恒,惠承帝更加庆幸自己没换人,换了旁人没有宣景的身手,还真未必能救下谢恒。

宣景作为将军,自然是坐在武科进士那边的前位。

这时候谢恒有点介意了,他还想坐到将军身边去呢!一时间这屁股上就像长了钉子,怎么坐都不舒服。

出了刚刚的事,切磋自然是被终止。

惠承帝动了怒,当场就剥夺了那第二名的榜眼身份,叫人赶出宫去。

那第二名垂头丧气,一座小山似的汉子这会看起来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耷拉着肩膀再无半点精气神儿。日后他是别想再通过武举走上仕途了,这次的事情若能给他个教训让他知道什么叫收敛,往后去报名参军从小兵做起,凭他的身手也不是没有升到高位的可能。

后面也没有其他武科进士在张罗着切磋,都看得出来陛下余怒未消,谁也不敢在这时候冒头,就是那些文科举人都不再卖弄才学,一个个安静如鸡。

惠承帝的年纪大了,劳累了那么长时间,刚刚又受到了惊吓,这会更显得精神不济,便先行离席。

皇帝一走,总共六个文武大臣就走了多一半,就只剩下荣启和最后到的宣景。

宣景往那一坐就好像一把寒冰铸造又饮血无数的利剑戳在那,散发着寒意和煞气,文科进士们不敢过去见礼不说,就是武科进士们也少有上前的。

他们也是想不明白,传言不是说昭武将军最不耐烦各种交际宴席吗?怎么今日不仅来参加,就连陛下都走了他还没打算离开?昭武将军不走他们没人敢走,别说走,就连“走动”都不敢。就害怕别人都没动,自己一动昭武将军的目光就过来了,到时就是不说话不合适说话又不敢。

最后还是一直把昭武将军当做人生目标的阮时衡先拿着酒杯过去敬酒。

“昭武将军,学生、学生阮时衡,敬昭武将军一杯!”

宣景没说话,但仍接下了阮时衡的敬酒。

阮时衡:“刚刚多亏有将军出手,不然我就要铸成大错了!”

宣景:“你的武功的确还有待精进。”

旁人只会觉得阮时衡年纪轻轻就能成为武状元十分厉害,出身书香门第还能有这样一身功夫更是难得,也就只有宣景会直接说阮时衡还有待进步。

阮时衡只当是玄武将军一向高要求,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却不知道,宣景是在想着如果不是因为刚寓小言刚阮时衡和那人的切磋,谢恒也不会陷入危险之中,又或者阮时衡的武功再高些,能早些制住那人,谢恒同样不会面对那样的危险。

否则宣景也不是那么苛刻之人,阮时衡的武功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正常情况下宣景也会夸赞两句。

周围的武科进士见连堂堂武状元都被昭武将军点评“有待精进”,他们就更加不敢往宣景面前凑,一个个缩着脑袋喝酒,恨不得宣景根本看不见他们。

文科那边,大部分人都去向荣启敬酒。

一个两个还好,人一多荣启就不耐烦了,于是后面再来敬酒的人都会被他出题考问,那些答不上来的就会收获到荣启的“摇头+叹气”套餐一份,然后战战兢兢地回到自己位置上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久而久之就没人再去找荣启了。

得了空闲的荣启高高兴兴地对谢恒招手。

众人:荣大人这是要对探花郎下手了吗?怎么不找榜眼和状元?柿子挑软的捏啊!

谢恒直觉荣启没什么好事,但这么多人看着,他还是得硬着头皮过去。

“荣大人。”

“坐坐坐。”

原本坐在荣启旁边的两位大臣走了,空出来位置,荣启就让谢恒坐下。后面还有个空位,而且距离进士席那边还稍有些远,如此他们谈话的内容也不会被旁人听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