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百越目前还没有大范围地驯养象群,所以这个生意要做起来得去野外抓野象。据说最好是抓年幼的小象从小养,不然制不住。

扶苏不管这个,抓象的事情百越自己解决。否则他们什么都不干就白拿好处,没有这么好的事。

无论是抓象驯养还是寻找良种,都不是一时可以搞定的。船队转入运河朝淮水走的时候,派回百越的侍者也没走多久。

九州大地已经正式进入春季了,春耕之事有了前几年的经验,冯去疾自己一个人在咸阳就处理得极好。

秦王政在外难得轻省一些,不必烦恼春耕出现问题。他与太子站在船上眺望运河两岸的庶民劳作之景,颇有感慨。

“夫差挖这条运河,虽是为了行船运输,却也给周围农人提供了更多的水利。”

长江水被引入此地,哪怕当地河网密布不缺灌溉,能多一条运河也是好的。至少沿岸的庶民可以就近取水,省了不少事。

尤其是遇到大旱之年,附近的小溪小河容易干涸。但是像这样深广的运河,水源取自大江,就没那么容易干。

到那个时候,运河里的水就是救命水。

可惜江河再大,水也不是取之不尽的。开凿运河需要再三斟酌,不能为了灌溉随意加建,否则江河不等入海就得因为支流过多而断流。

历史上中亚地区的大河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无节制地人为引水灌溉,最后导致河流在中途就断流。

原本河流是要汇入内陆的巨型湖泊的,结果没了河流的水源灌入,巨湖也在渐渐缩小规模。

这就是里海的经历。

扶苏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用笔速绘了一幅庶民劳作图。只有简单的线条勾勒,没有上色,而且画得还很粗糙,不过神韵已经被抓住了。

秦王政站在太子身边看了几眼:

“画得不错,辛苦太子多画几幅,回咸阳拿去给桥松看看。”

身为大秦太孙,桥松也得多见识一下外界的模样。尤其是农人的辛苦,这样才会懂得珍惜大秦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不会做个败家子。

扶苏从侍者手上取过新的夹了白纸的木板,再次作画。这次画的是船队在运河上航行的样子,运河两侧有庶民停下歇息,遥望大船。

这一路扶苏闲来无事画过不少巡游的景色,主要是为了留作纪念。顺便拿回去给弟妹儿女看看,免得他们总念叨自己没有同行好可惜。

船队抵达淮河时靠岸休整了几天。

臣子们哪怕早就习惯了行船,落地时还是觉得地在晃,有点站不稳,一时不太习惯踩在陆地上的感觉。

之前在江都换道的时候,就没下船。因为秦时的江都还没有后世那么繁华,没什么好停留的。

历史上扬州的繁华多亏东晋衣冠南渡。

大秦只怕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所以长江流域得靠自己多繁衍一些人口。

人多了,商队就会循着味道过来。不能依靠政治中心转移,就得依靠商业进行发展了。

若是占城稻的寻获顺利,江南等地不愁无法富饶起来。

毕竟北方要种这种南稻恐怕不容易,得经过不断地选育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城稻估计只能在楚地和巴蜀风靡了。

之前沿着江南运河一路北上,实则距离海岸线一直很近。只不过中间隔着大量土地看不见海,否则也不必开凿运河了,直接沿海行船还方便点。

现在到了淮水,队伍不着急去齐地,就准备先走淮水去看看沿海。

秦朝时期的海岸线和后世时其实不太一样,有不少现在露出海面的区域,那个时候还是海洋。

江苏省的东部海岸就要往里缩很大一段距离,至少三分之一的宽度吧。不仅江苏,渤海的西海湾也是一样。

所以从淮安去往沿海,不需要走太远。隔壁东边的盐城大半就泡在海里,淮安基本可以算沿海了。

秦王政看着海岸边大片的平原,询问当地县令这里的耕作情况。

县令脸色有些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