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最后王绾硬着头皮表示:

“昔商君变法,岂非变更了祖宗之法?”

秦国一向不遵循祖法,而是什么对国家好就用什么。所以分封现在有利于治国就可用,以后不利的时候自然就不用了。

扶苏点头:

“不错,史官可记下了?”

史官头也不抬,用行动表示自己在记。

扶苏便道:

“于国有利时方可改制,然分封除外。自今日起为祖训,父亲以为如何?”

秦王政颔首:

“善。”

边郡管辖困难就努力克服困难,休想走什么捷径。只顾自己一时舒坦,那大秦还有什么未来?

王绾愣住了,他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误会了什么。

之前王上没有反驳,并不是他赞成这个提议。而是王上懒得反驳,交由太子替他说清他想说的话。

也是,太子与王上虽然在某些细枝末节的执政理念上存在冲突,但大事上一直都是完美契合的。

既然太子一直在挑刺反驳,那么就证明王上不看好他的提议。只不过他方才一直以为太子是在帮忙寻找提议里的漏洞,辅助他完善这个策略。

王绾面色剧变:

“王上!”

秦王政只是冷静地看着他:

“寡人要天下权柄尽在我一人之手。”

王绾无法理解:

“可太子他”

太子难道不是已经分走了大量权柄吗?王上能分权给太子,为何吝啬给其他公子?

扶苏摇了摇头:

“我与相国并无不同。”

父亲给予他的权柄,是随时能收回来的。这不算是他分走了王权,而是他拿到了代行王权的临时许可。

如果说相国是秦王的秘书,太子就是秘书中权利最大的那个,仅此而已。

但分封不同,诸侯王是正儿八经分走了权利的。而且这个权利远在边陲、拥有自己的独立性,自成一国,天子无法轻易染指。

秦王政不欲再同王绾废话,只道:

“王卿回去再想想吧,治理边陲难道只有分封一条路可走吗?”

此前父子俩曾商讨过将子婴派往齐地担任郡守,借他宗室的身份和郡守的职权教化齐人。待事成再更换新的郡守过去,不把宗室长久地留在偏远地区。

其实在大秦的郡县制中,“郡”的官僚结构是仿照中央来的。

中央有监察百官的御史、郡也有监察地方的郡监,中央有掌管武将的国尉、郡也有掌管军事的郡尉。

各郡相当于一个小朝廷,只不过自主权远不如诸侯国那么大。但本质上做的事情和诸侯国类似,派遣的郡守靠谱的话,完全可以代替诸侯国存在。

王绾与其提议分封诸子,还不如提议把公子们派去边陲当郡守。郡守容易更换,等他们治理好了以后直接把人调回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