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燕国太子收到回信的时候就有些拘谨。

仔细将全篇通读了几番,反复确认秦王和太子没有因此动怒,这才松了口气。

回信上说燕王对咸阳风貌十分感兴趣,这才不肯回国。并非他大秦故意限制燕王的人身自由,不信的话太子尽可亲自前来咸阳询问燕王本人。

为了展示秦国没说假话,扶苏额外派人去找了燕王喜。让对方写了封亲笔信,承认了是自己玩兴大起不愿归国。

燕王喜人在屋檐下,不敢反抗秦国的命令。都用不着逼迫,当即就委委屈屈地写完了信,生怕慢一点就得步上饿肚子的后尘。

看完信的燕国太子:……

大秦太子表面客客气气,实则是在警告燕国不要往外乱传谣言。

若是燕国境内出现了“秦国公然扣押燕王”的传闻,那燕太子可就得亲自来一趟咸阳为大秦正名了。

然而这种时候去咸阳不就是肉包子打狗吗?

秦国嘴上说不希望出现流言蜚语,还让人来辟谣。可实际上燕太子要是当真去了咸阳的话,辟谣哪有到手的人质香啊,肯定是要顺便把太子也扣留下来的。

大不了对外就说:秦都咸阳建设得极好,不仅燕王流连忘返,连太子过来一瞧都不肯走了。

它秦国拳头大它说了算。

燕国太子只好遗憾地向群臣表示:

“父亲还要在秦国多待一段时间。”

他没有明说到底是燕王不肯走还是秦国不放人,只陈述了一个既定事实。众人想要怎么理解都行,反正他这个太子是左右不得罪。

只是为了防止心有愤郁的人坏事,太子还是拿出了燕王喜的手书。

他叹了口气:

“此书信确为父王所作,不过……”

聪明人在心里自动接上:不过不管燕王是不是情愿写的,我们对外只能承认秦国的说辞。

忠心臣子则在心里接上:不过此信大约为秦国所逼,然而大王人质在手,他们不能轻举妄动,免得秦王撕票。

众人瞬间达成一致,不再说秦国扣押燕王的话,避免触怒秦王。

遥远的陈县。

燕王喜自从上次识时务地写了一封信之后,就自觉自己已经很乖觉了,秦人应该不会折磨他。

事实也确实如此,对比赵人的待遇,赵高给燕王喜的算是很不错了。

燕王喜苦中作乐地跑去围观了一下赵人受难记,心情有些愉悦。

之前赵人被克扣了口粮,连粗麦饭都吃不上,真是惨得不行。大约饿了有两天,终于重新分到了稀汤寡水,不至于饿死当场。

但秦国的宦官赵高说了,以后只有这种谷粒稀疏到能照镜子的汤粥可喝。若是想吃饱饭,那就得付出劳动。

一群庶民不用劳作就能有饱饭吃,真是便宜他们了。既然说是庶民,自该像庶民那样种粮食,自给自足。

陈县有充足的官田给他们耕种主要还是贵族没干过农活,每个人也种不了几亩地,赵高干脆没给他们分太多田。

赵人们每天都会被看守的士兵一大早叫起,喝下一肚子的稀粥水,就得拎起锄头等农具,在士兵的押送下前往县城郊区的农田进行耕作。

秦人也不管他们种得好不好,反正安安分分种一天地不闹幺蛾子,就能吃上一顿饱饭。

以前贵族是可以一日三食的,可他们现在都是庶民了,只有两顿饭。早上的稀粥已经算一顿了,所以数下来,每天其实就一餐能吃饱。

燕王喜美滋滋地吃着色香味俱全的三餐,只要看一眼贵族,就觉得食欲大增。

若不是为了维持诸侯王的形象,他能让人把自己的饭摆到田间,当着所有赵人的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