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累世名门

周嘉虽然只有三十岁出头,见识却很老到。他少年时在长安太学读书,结交豪富,后来四处游历,踪迹踏遍关内外。归乡后,他年纪轻轻便在郡中为官,历练多年,无论是游学还是做官,经历都足够丰富。

他和父亲的看法不尽相同。虽然诏令明确是要迁徙田多者,但是若深究朝廷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巩固统治,将最有势力,对朝廷潜在威胁最大者连根拔除。从这一点上来说,历任高官的周氏在政治上的份量远远重于埋头农商的齐氏。何况周氏中多人曾在建武朝为官为吏,如今换了门庭,官府多少对他们有些怀疑和忌惮。

周嘉临走时,周太公嘱咐道:“你这次回郡里,好好向太守探探口风,杨延寿那厮平日没少得周氏的好处,在这种要紧的时候总得关照一下。”

周嘉在杨延寿上任后复职为郡主簿,在别人看来算是太守的亲信。不过周嘉知道,杨太守虽然很欣赏他,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出身本郡豪门的属吏,更多的是利用。他真正信得过的只有上任时从长安带来的几个人,还有就是别驾袁昌。

袁昌同样出自名门,他是西汉名臣袁盎之后,前汉广陵太守袁良之子。

袁昌很有才能,但他成为太守心腹不只是因为才能,更因为他刚从陈郡迁来,在汝南根基尚浅。一个没有根基的外来户若想出人头地,只能选择依附太守,为同是外来户的太守所用。

周嘉没有去太守那里套近乎。在他看来,周太公所说的平时贡献给太守的好处,在这时候不一定顶用。汝南的这些豪门哪一个平时不孝敬太守?他周氏又并没有比别人多做什么,太守凭什么对周氏另眼相看?

没几天,太守召集门下属吏,说道:“经查阅籍册,圈定本郡二十七家大姓为迁陵侯选。以田地多寡为准,由这二十七姓共同推选出两姓。若无异议,便迁此两姓,若被举出的两姓不服,可由他们另推别姓代已,如有争执,由官府居中裁决。当然,官府不会凭空决断,而是要上门测量各姓田亩,以测量结果为准。”

一个出身蓝氏的吏员提议道:“官府有现成的田册,何不依据簿册记载,直接选取?”

杨延寿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眼光一扫,方才问道:“诸位皆是这个意思么?”

话音刚落,出身穆氏的贼曹掾便站了出来,说道:“下吏以为不可!汝南战乱多年,簿册多有遗失,本就做不得准,何况各姓田地这几年间多有变动,未来得及在官府登记,与簿册所载多有不符。”

不用说也知道,这穆氏大概在田册上登记田地较多,生怕被直接选了去。

杨延寿道:“那还是由各姓推选吧,彼等皆处同郡,知根知底,共举出来的必定是真正的顶尖豪门。”

官府发下了正式的文书,送至二十七个豪门大户,限五日之内,各举出两家豪门。如若拒绝推举,便视作自荐。

太守贴心地让手下官吏休沐三天,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在郡里的代表,是家族的中坚力量,遇到这种大事,他们是一定要回去帮着拿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