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两个奇葩

可是他确实答应过要献关,说到底还是他郭敬理亏。

郭敬咬牙道:“带两个人去,捆了,扔出关去,随他怎么样!”

郭通道:“若是他吵嚷起来,反为不妙,不如杀了!”他是一门心思要杀了穆弘领功的。

“不行!你这是要陷我于不义!”郭敬也来了倔劲儿。

郭通无话可说,他觉得兄长有点读书读呆了,才会如此不通情理,放弃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

他们郭氏本是东虢后裔,在春秋时虢国被郑庄公所灭,其族人便流散于此地,以国为姓。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已成郡里豪族。

郭氏世代重刑名之学,大宗族长郭弘习《小杜律》,精于律法,冯异以之为决曹掾,断狱极公正,人人都服气。郭弘的儿子郭躬少时便承父业,讲授刑名之学,有数百学生,名气很大,据说连建武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出仕为官是早晚的事。郭氏父子以刑名之学扬名,在外使郭氏一族日益显贵,在内牢牢把控着大宗地位。

郭敬和郭通是郭氏旁支,郭敬不学律,学的却是《尚书》,作为一个儒生,却凭打仗勇猛得以升职,在郭氏一族中声名渐起。若是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将这个莽将军献上请功,定会受到奖赏,有望再升一步。郭敬这一支地位立时便能水涨船高,从无足轻重的旁枝一跃成为郭氏一族中的强宗。

郭通以此苦劝郭敬,郭敬就是不听,郭通无奈,说道:“兄长,如今只有两条路,你若有义,便遵守承诺,向洛阳献上轘辕口关塞,那么长安的高官也有的你做,你若要保郭氏一族,便向邯郸献上这个奋威将军,邯郸也不会亏待兄长。你既不投降,又不杀敌,首鼠两端,必受其乱!”

郭敬道:“穆弘让我献关,与他共立封侯之功。你再去与他说,若能封侯,我便献关!不能封侯,请他速去!他若再不肯走,我便杀了他请功!”

郭通道:“兄长这是给姓穆的出难题,封侯之事皆出自县官,他一个打仗的将军,焉能做这个主?兄长这是要逼他走啊!他若再不识好歹,也怨不得兄长了!”

郭通去后,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回来,手中拿着一封帛书,笑道:“这莽将军确实够莽,竟答应兄长,要向放牛皇帝为你请封,可他又不会写字。。。这不,这是他口授,我手写的奏书。兄长,难道你竟真的要将此送至洛阳。。。如今我对这莽将军也佩服得很,他认准了什么事,就非得要做成不可,这股劲头还真是令人服气。”

郭敬拿过帛书看了一遍,见上面洋洋洒洒,都是一些大白话,全是在讲他此次的经历,请皇帝务必要封郭敬为侯,让大军能够立下颍川。在帛书的最后,歪歪扭扭地签着他的名字,并盖有奋威将军印章。

郭敬看了不觉宛尔,忽地脸色一沉,低声对郭通道:“你着人将此书偷偷送至汉军驻处,让他们送去洛阳。若是真能封侯,我兄弟便反了又如何?穆弘说得对,这种机会一辈子也不一定遇到一次,岂能轻易放过?富贵险中求,大丈夫在世,岂能畏首畏尾?”

两兄弟计议定了,郭通派心腹之人,将穆弘奏书偷偷地送了出去。王虎正得到穆弘手下送信,说他已单身入关塞,他以为穆弘凶多吉少,正急得要引兵攻打轘辕口,见了书才知道关塞内的情形,一刻也不敢耽搁,将穆弘之书,附上自己一封书,一道飞马送到洛阳去。

这两封书关系前方军情,谁也不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洛阳,一天后便躺在了建世皇帝刘钰的案头之上,

皇帝看了这两封书,被气乐了。

这种事确实非常难得一见,编故事的都很难编得出这样的情节,居然就这么发生了。

穆弘已经足够奇葩,郭敬也很奇葩,这两个奇葩送到一起,才有这样奇葩的事情发生。

刘钰不得不服,汉朝人还是相当讲究的,穆弘凭一句话就相信郭敬,而郭敬竟因为想守义便放弃到手的大功劳。这种事在几千年后的现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年他在职场,没少见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互相使绊子,你踩我我踩你,这样比较起来,汉朝人是多么可爱呀!

如今这事该如何处置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