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都是同窗

刘歆是西汉末年的经学大家、史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他的名头很多,学问很大,据说还算过圆周率,精通历法,是古文经学派的创始人,号称是孔子之后的第二人。

在西汉末年,为避哀帝之讳,刘歆改名为刘秀,

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目录学鼻祖刘向之子,本是汉朝的宗室,却支持王莽称帝,是新莽的重臣。

刘歆后来与王莽翻脸,准备发动政变劫持王莽,因此他秘密准备了《赤伏符》,想据此符谶登基为帝,代替王莽,没想到事情还没有发动便泄露了。刘歆被杀,但他的符却传了下来,成为一个神秘的传说。

当时刘歆已改名刘秀,作符谶当然要用刘秀这个名字,所谓的“刘秀发兵捕不道”说的是国师刘秀要发兵捕获无道君主王莽。

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捕字如果用到南阳刘秀身上,就有点不合适,刘秀要平定四方无道之人,为什么要用“捕”字呢?

赤伏符被强华无意中得到,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刘秀。

强华是刘秀和邓禹的老同学,听说刘秀在河北,特地赶来投奔,正好此时众将劝进,而刘秀说什么也不答应。

强华半开玩笑地和邓禹说,刘秀称帝早有预兆,有赤伏符为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邓禹正为刘秀不登帝位而烦恼,听了这话,竟想出个主意,让强华献上赤伏符。

在邓禹的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下,强华稍做修改,献上了符谶。刘秀见了大喜。这个符谶为刘秀提供了上位的合法性,证明他是应天命而登基为帝的。

赤伏符是刘秀的根,他以此登基为帝,当然要极力维护这个符谶,甚至因此大兴谶纬之学。

听说刘钰批判赤伏符,刘秀十分不高兴,强华很担心,他觉得自己当初有些匆忙,符谶造得不够精细,被刘钰抓住了漏洞。

因为此事重大,强华越想越怕,就来到此事的谋主邓禹家中打探消息,讨个主意。

“大司徒,这符我没有打磨好,陛下。。。不会因此而怪罪我吧?”

邓禹呼地站起,斥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叫你打磨符谶?这明明是天降祥瑞。陛下乃天命之子,才得应此谶。这赤伏符虽是你所献,但与你何干?”

强华虽然年龄比邓禹大了许多,当年是邓禹的学长,此时被他斥责,却不敢反驳,只擦着汗道:“大司徒教训得是,是强某孟浪了。”???

有的事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谁都得说是真的,谁说破谁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