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薄待宗族

太原王刘章却与他没什么灵犀,皇帝一片苦心,刘章都视为对他的考验,考验越多,说明皇帝越不放心。京师的校尉,那可是手握大权的军中高官,皇帝为什么会把这么要紧的位子给他呢?

刘章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忧虑太多,竟使身体越来越虚弱。慢慢地坊间流传起了一种说法,说是皇帝逼迫太原王刘章,使其心不自安,以致于忧虑成疾,久久不愈。

这为刘秀一向仁慈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太原王是皇帝的至亲,如果他不见容于皇帝,那么这个皇帝必定是苛刻的。

在邯郸城西的一座华宅内,原更始宛王、现安成侯刘赐听了刘章之事,叹息道:“难怪外面有很多流言,说皇帝只喜河北派,薄待南阳派,尤其是刘氏宗族,这些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说起来,陛下对于刘氏宗族,比起更始皇帝差得太远了。”

刘玄当初厚待汉室宗亲和南阳诸人,他入长安后大封诸王,其中有六个同姓王,都是南阳刘氏宗族,十几个异姓王,都是当年举兵的豪杰,他们个个手握大权,镇守一方。

因为刘玄厚待刘氏宗亲,维护了宗族的利益,大家都比较拥护他,直到他失去帝位,众人无奈之下,才投到刘秀麾下。宛王刘赐算是其中最主动的一批,他早早地带人来河北投奔,受到刘秀的厚待,当然这种厚待比起刘玄来还差得很远。

刘秀的厚待不过是封侯和赏赐,至于像从前那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那是想都不要想,大部分的刘氏宗族甚至连实权都没有。

不只是刘赐这么想,原本的更始旧臣见了檄文之后,都不免怀念起当初在更始朝的风光,再和现在悠闲富足但是没什么权力的生活对比一下,不免都有些失落。

刘秀对于“舆情”,却不如刘钰掌握得那么细致及时,此时他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宗族的抱怨,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能拖延时间,尽量晚一点和刘钰开战这件事上。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