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需要理由

杨延寿拜道:“想必陛下已经有了主张,胸有成竹了。”

刘钰道:“士元,朕听说你跟那个降将胡殷常有来往,你去找他聊聊,让他到城外溜达溜达,顺便点把火,烧得旺点。”

杨延寿忙道:“陛下,臣与胡殷向来没什么深交,只不过他看臣是陛下的身边人,总想着与臣亲近,臣也不好太冷了他。”

皇帝笑道:“你也不能总冷着人家,人家大小是个侯爷,从前也是一方王爷,你就按着朕的意思,去和胡殷亲近亲近。”

每次皇帝有什么损招,都是把杨延寿推出去,没法子,这个家伙实在是聪明,用起来太顺手了。

杨延寿边擦汗边走出了宫门,刚才皇帝说他和胡殷来往,吓了他一大跳,胡殷是到他的府上拜访过几次,他都推说不在,只有一次在路上遇到,胡殷拉着他的手和他聊了许久。

没想到这事儿被皇帝知道了,皇帝陛下真是无所不知啊!

随侯胡殷是绿林军旧将,被刘玄封为随王,之后和王匡张卬一道反出长安,投奔了小皇帝,被封为随侯。

胡殷反出长安时,手下只有数千人,势单力薄,他自忖势力与王张二人没法比,便事事以他们为首,听从二人的差遣。王匡、张卬

每日在大营里,却让胡殷多在城中,为二人传递消息。

杨延寿作为皇帝近臣,若是结交更始降将,那是犯忌讳的事儿。因此他听皇帝一说,立即分辨清楚,在皇帝面前和胡殷划清界线。???c0

杨延寿向左右看了看,感觉四周都有眼睛在盯着他看。他想起那个汉情局局长吴原,他曾在宫里与他偶遇过两次,虽然他脸上笑嘻嘻的,不过那阴郁的眼神让杨延寿很不舒服。

一定是这个家伙派人盯着他,杨延寿恨得牙痒痒的。

同时他从心底里升起惧意,陛下今天提起胡殷,是真的只是让他传递消息,还是提醒自己什么?

杨延寿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揣测皇帝的心思,这个十五岁的皇帝简直是妖孽般的存在,杨延寿从未想过一个少年能成熟到这个地步。

只能说,人家是天生的皇帝。

杨延寿一路胡思乱想地出了宫门,拐上向东的大路,直奔随侯府上。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