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但见他们明光一般的承明公主飒爽英姿骑马在侧,而那位孟苍舒就安然坐在马车后厢里,掀起帘子微微探头来与公主交谈。

且先不说尊卑礼数,一个男子,竟出入皆坐马车,能不骑马就不骑马,实在让人鄙夷。谁不知道太学里御马乃是必学,君子皆要精通,这位也配称自己在太学学过骑术?

听闻孟苍舒出身名门孟氏,见此情景,更使众将士轻视世家无军功之晚辈的本事。

况且这姿势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孟苍舒堂堂一届刺史,两千石之尊,在马车里单手抚起半张帘子讲话,怎么这样娇弱不成?好像哪家未出阁的千金小姐般矜持小心,全无朝廷命官朗然风范!

倒是公主殿下,风姿屹然与马上稳坐,举手投足尽是皇家威仪,果真不可相比!

车厢里的孟苍舒确实不知自己被当成闺秀千金了,他只是觉得帘子随着车辙来回抖动,影响说话,顺手一拨罢了:“……所以公主殿下并未见到匪徒?”

“未曾得见,这几日似乎安静不少,不知是不是那三家依了孟刺史的智伯新计,都在盘算别的。”承明公主有意无意想表示自己知晓孟苍舒前些日子所言的《战国策》典故,便不着痕迹自话语中流露出来。

孟苍舒似乎并未察觉,只是笑笑道:“殿下辛苦奔劳了,不过此是一劳永逸之举,还请殿下宽心。”

萧玉吉很难从孟苍舒这人畜无害的笑容里看出任何蛛丝马迹,他是知晓了自己临时抱佛脚?还是发自内心慰问安抚?又或者不过是暂且同路而行,不好拂了自己的兴致,于是随口找些话语攀谈?

她思考之际,孟苍舒已然再次开口:“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若是殿下的手下搜寻到了可疑人士,务必请来通传下官,不要打草惊蛇,如今已到猎囊收口之际,十分紧要,越是狡猾的对手,越要让他放宽心来,这样殿下才能得偿所愿。”

“仅仅是我得偿所愿么?”萧玉吉回神也是很快,细思他话中深意,不为言辞中的恳切所动,只问要害。

“殿下,一郡之小确实比不上江山之大。可一郡之大,又关乎数万户百姓的世代太平之梦。殿下的心愿与下官是一样的,殿下得偿所愿,就是下官得偿所愿。”

孟苍舒言辞兼顾礼貌和坦率,萧玉吉在二人合作之时也不愿节外生枝,故而表现出全然信服的模样,只微微颔首,似是好奇道:“我会遵守承诺。只是有一点,我还不甚清楚,需要孟刺史给个答案。你如此费尽心力,当真只是父母命官心肠,为天下万民谋福祉么?还是也有自己的思算,别有用意?”

萧玉吉不是个话多的人,今日却问了许多,孟苍舒心下一动,转念却觉得还没有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了个还不错的说辞正打算笑着敷衍过去,却恰好有公主殿下的部下赶来打断。

他轻轻地松了口气。

然而这一切萧玉吉都看在眼中。

多年伴驾,她早就清楚不动声色才是最好的伺机而动,便也不再追问,只看向部下,等待报之军情。

“前方斥候捉住一人,夜路之上形迹可疑,请公主殿下示下处置。”

孟苍舒赶忙自车窗里探出脑袋:“殿下,一道去问问看。慈悲川附近处应该只有些青郡军如今供养的百十口百姓,我的车夫就是本地人,殿下不信可以问问看,能叫来此处的人他都一一询问过,断然不会有错。此人深夜出现形迹可疑,若有行商之人,也不会挑夜间在官道毁了尽是野外的地方行路,那他为何在这里,又是哪里人非要夜路来此岂不十分奇怪?”

萧玉吉沉默后命令道:“叫前面停下,围住此地,设座。”

她的手下做事风格也同公主殿下一般干脆利落,转眼之间马匹都牵围一周,除此之外其余马匹轮流拉去喂草料安抚,剩余军士背对当中空地,拢出百余步开外的距离,什么动静也不回头,只留六名军阶较高的护卫在公主近旁。

篝火已然就地点起,孟苍舒站在萧玉吉侧后,观察他们面前瑟瑟发抖伏跪在地之人。

这人衣衫十分破烂,似是树枝新挂出的几道就在背后,想来赶路匆忙急切。但此人并不瘦弱,甚至可以说还有几分力气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没有搜出行商或普通百姓走亲访友的文牒,只有一些干粮。

孟苍舒本想开口,但看了看一旁面容姣华有若冷月的公主殿下,决心还是让更有威严的人问话比较好。

“姓名,哪里来人,去到何处。”

萧玉吉的问话一派军中风格,多一个废话的字都没有。

“姓……姓丁……就是附近百姓,去……想去找点吃的。”那人瑟瑟发抖,话也说不囫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