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即使是在当时才十七八岁的雁回看来,这婚定得也太仓促随意。于书中那位浪荡的金燕西而言,就更谈不上有多少郑重了。大概他们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无数隐患,最终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雁回当初看到这里,就暗恨冷清秋还是见识太少,但凡多看几本言情小说,也不至于会这么好骗。所以当时颇为中二的她曾愤愤地想过,要是我遇到了冷清秋,第一件事就是送她去读书!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雁回也依旧坚定地认为,绝大多数女性的人生悲剧,都源于读的书不够多,见的世面不够大,思想依旧还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樊笼里,只有男尊女卑、相夫教子的正统道路可走。

只是没想到,少年时代玩笑一般想过的那个念头,竟然真的成真了。

眼看金燕西已经快要走到自己视线之外,雁回陡然回过神来,“唰”地一下站了起身。

这动静不小,立刻就惊动了其他正在闲谈八卦的人,都纷纷朝她看来。雁回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凑到王朝霞耳边说自己不太方便。

王朝霞会意,叫来一个婢女陪她下楼去,自己则留下来继续待客。

这时间倒是卡得正好,雁回才下楼,一眼就看到了金燕西。他面前站着一个人,背对雁回,看不见面目,但白袍、白袜、白鞋,颈间挂的是一串白珍珠。这样清丽至极的装扮,再加上亭亭玉立的身姿,单看背影就知道一定是位美人。

不消说,这一定是冷清秋本人了。

雁回当下对“飘茵阁主”的外貌生出了莫大的兴趣。这可是金粉丛中长大的金燕西都忍不住一见钟情(或者说见色起意?)的美貌,既然有幸得见,她又怎么会不好奇?

所以雁回立刻加快了脚步,装作着急赶路似的大步走过去,在经过两人身边时,朝冷清秋的肩膀撞了一下。

清秋正与燕西说话,是燕西让招待员传话,骗清秋说家里来了电话,正说要带她到后面去打电话。其实清秋此刻心里已经暗暗取中燕西,两人甚至私底下传了几封信,因此这时见面,免不了有几分心猿意马之意,说话时,自然更无心在意周围的环境。

突然有人从后面撞过来,她毫无防备之下,往前一跌,几乎要跌进燕西怀里了。

燕西也唬了一跳,但见清秋朝自己倒过来,也就伸手去接,倒觉得这个意外并不怎样令人讨厌。

谁知这手才刚伸出去,那里清秋已经被后面上来的人扶住了。

“对不住呀!”雁回眼疾手快,将清秋拉回来,扶着她站稳,一面开口道歉,“怪我,走得急了些,你没事吧?”

一面说,一面就抬头向清秋面上看去。

这一晚夜色清明,这戏楼下又是灯火辉煌之处,映出了清秋一张明晰的面庞。

雁回看在眼里,也不由微微一呆。

原著上是怎么写冷清秋的外貌,她早已忘记了,但记得张爱玲评红楼梦,说一部红楼,种种描写传神入里,却只黛玉一个,从未写过具体的相貌、衣饰,与人留白。但这不写却胜似已写,反而在读者心中生出一抹美的灵魂,至于她具体如何的美,不必写已可知了。

国内的小说家,学红楼的着实不少。《金粉世家》这一部,更是摆明了要学。

而今亲眼一见,雁回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冷清秋的美貌,就像《红楼》中的黛玉,不必细细描绘眉眼鼻唇,她就是美的所在。是那种东方式的美,柔婉、幽静,让人见之忘俗。

难怪像是金燕西那样的浪荡公子,短短时间就已经决定要跟她结婚。一方面是因为清秋是传统女性,不到议定婚事,不能过于亲近,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这样的美好存在,确实让人想要占有珍藏。

要知道,原著之中可是明确写过,金燕西和前女友白秀珠的关系,是亲近到“耳鬓厮磨,无所不至”,只差结婚这一步了。

不过大抵也是因为这样,得到了的就不珍惜,金燕西才会对白秀珠生厌,移情别恋。

清秋见对方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即便这是个女孩子,也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垂下眼去,微微侧身,避开对方的视线,“我没事。”

夜色下,她面上染了几分胭脂的颜色,更显得清丽动人。雁回虽然是初见,但这时已经打定主意拆掉这对cp了。反正两人的婚姻其实并不幸福,后来也离婚了,索性直接跳过这个阶段,也省了互相伤害。

于是她也不急着走,笑着对清秋道,“我叫金雁回,这位小姐叫什么名字?不知为何,我一见你,就有种十分面善的感觉,仿佛是在哪里见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