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作者简介】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的这句诗让黄鹤楼声名远播。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市蛇山,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黄鹤楼历尽沧桑,屡毁屡建,已有30多次。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黄鹤楼的得名非常有传奇色彩,但基本上都是传说,没有任何史实根据。其实,世界上鹤有许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是黄色的。黄鹤楼地处江汉地区。虽然这一地区也有鹤活动的痕迹,但这里的鹤大多为灰鹤。 不过
辽西作 崔颢 〔唐代〕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译文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 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
行经华阴 崔颢 〔唐代〕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 华阴:今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崔颢 〔唐代〕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译文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来来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从小不相识真是很遗憾。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临:靠近。 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生小:自小,从小时候起。 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崔颢 〔唐代〕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 鉴赏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行经华阴 崔颢〔唐代〕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 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河南老乡崔颢(公元704-754年)很有才华,19岁就考中了进士,成功跻身于国家精英行列。 有唐一代,纯粹的职业诗人并不多见,大多是主业做官,副业创作。但某些人偏偏喜欢本末倒置,结果没搞出政绩,反而扬了诗名,弄得后人都不关注他们的本职工作,直呼其诗人了。崔颢大概也可归属于这类“不务正业”之流。 有了业余爱好,终究是要在这个领域试试水的。崔颢下水了,这一“下”就不可收拾了,居然也弄出了自己的专辑。
在蘅塘退士(原名孙洙)所选《唐诗三百首》的七律中,崔颢这首《黄鹤楼》被列为第一名。严羽早在《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又据《唐才子传》载,李白曾登上黄鹤楼,也想赋诗,但当他看到墙壁上已有崔颢的这首诗,便敛手不作,于是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现存崔颢的诗作,约有四十多首。有写宫怨闺怨的,有写游旅登临的,
一、姓氏源流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汲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着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赏析】 诗题《
【原文】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 【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