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徐瑶站到她旁边:“我觉得你变化挺大的。”

余笙转过头:“什么?”

“自从老刘搞了新制度,你工作比以前积极多了。”徐瑶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说,“老刘眼光还是准的,他看出你就是懒,稍微努努力,就能在媒体界发光发热。可惜老刘走了,看不到你扬眉吐气的那天了。”

余笙叹着气说:“能躺平谁想努力啊?我不过是为了保住饭碗。”

“还在交头接耳什么?开会了。”潘鑫磊敲了敲桌子。

余笙和徐瑶对了个眼神,闭嘴。

会议内容千篇一律,两人听得直打哈欠。

潘鑫磊总能给人一种电视台快要倒闭了的错觉。

周一选题会,周五总结会,周二到周四思想政治会,每个人每天都得写思想政治和工作汇报。

考勤表贴在办工区大门外,旁边是一张全勤光荣榜,和迟到次数曝光表。

当这些企业濒临倒闭的特征出现在一家公办电视台,就十分引人深思了。

领导的脑子多少有点病。

捱到会议结束,余笙心想终于能干点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了,潘鑫磊矛头忽然指向她:“余笙,来我办公室一趟。”

有种不好的预感,徐瑶同情地拍了拍她的肩。

余笙走进潘鑫磊办公室,关上门。

这人劈头盖脸,直奔主题:“早上官博的报道怎么回事?你最先发的,热度反而不如别的电视台?”

余笙一脸淡定地说:“咱粉丝量也不如别的电视台,正常,您跟上面申请一下经费,买点粉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