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徐中直看向朝轻岫,后者道:

“要么是与人合谋,要么是为人掩盖。”

朝轻岫:“因为徐大小姐在书院中一直无事,所以阿善与人合谋的可能性可以暂时不作考虑,既然毒不是她所下,而徐大小姐的脉象又是在喝完药后才出的问题,那么可以确定,在阿善接过托盘前,毒就已经下好了,然而徐小郎却没有因此中毒,所以毒/药多半是被人涂在了碗沿之上。”

韩思合忽然道:“为何不能是涂在汤碗内侧?”

朝轻岫:“刚煮出来的汤药太热,还被特地晾一段时间,过程中汤碗内侧上必然有水汽凝结,若是将毒/药涂在此处,容易混入水滴后流入汤碗内,如此一来,勺子里的汤药也会是有毒的。”

徐中直替姐姐尝药的时候,曾用过汤匙,而徐大小姐则是将药碗端起来一饮而尽,两人喝药方式的区别,成为了他们中毒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朝轻岫继续道:“我曾去厨下看过,当时负责煮药的两位使女,阿素在门口打榆钱,阿晴则在房内吃枣干,在阿善之前,接触药碗最多的就是她二人。”

韩思合刚想询问为什么不猜阿晴,此刻脑海中灵光一闪,道:“那位阿晴多半是用手拿着枣干的,而且还碰过药碗边沿,是也不是?”

朝轻岫点头:“县丞猜得不差,听王妈说,阿晴一贯如此,还常将手中零食与人分享,若是碗沿当时已经被人涂了毒/药,她再用手去碰,自己跟旁人都难免会因此中毒,一个宅院中,多人出现相同症候,十分容易暴露出问题。”

排除所有嫌疑人,剩下的只有阿素。

其实考虑全面一些,徐中直本人也得被放进嫌疑人的行列当中,不过假若他是凶手,实在不必费心费力地将朝轻岫请来替姐姐看诊。

朝轻岫:“在确定了阿素嫌疑极大后,就是阿善为何选择替动手之人顶罪。

“她肯这样行事,原因大抵不过两种,利益或者情分,可若说是因利益被人买通,以她徐大小姐贴身女使的身份,直接替人下毒就是,不必事后再行遮掩。”

徐中直:“可阿善除了她哥哥以外,也不见得与谁关系亲近。”

朝轻岫微微一笑,不答反问:“你怎知她不是为了自己哥哥?”

徐中直惊讶:“难道她哥哥也跟此事有关?”

韩思合:“是否是旁人用她哥哥来胁迫阿善?”

朝轻岫:“其实阿善姑娘认罪时,有一句话说得不错,‘这样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露出破绽’,站在假阿素的立场上,她完全没必要威胁阿善,万一阿善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当以大小姐为重,将实情吐露出来,岂不是平白暴露了计划。”

徐中直越听越茫然:“那阿善她为什么要帮忙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