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天地逆旅 春日负暄 2356 字 9个月前

谢燕鸿松了口气,拉起被子又倒下了。

长宁翻身下榻,披上衣裳,出去了。谢燕鸿这才后知后觉地害臊起来,脸埋在被褥里,脸上一阵发烫。

没一会儿长宁就回来了,手上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玩意儿。谢燕鸿把自己的脸从被褥堆里拔出来,头发乱糟糟的,闻到了一股辛辣的姜味儿。

长宁将姜汤送到他手边,说道:“一口气喝了,祛寒。”

谢燕鸿不好意思让他端着喂,自己捧起碗,咕咚咕咚喝完了,辣得龇牙咧嘴。

长宁将空碗接过来,准备端走。他的那把长刀就横放在桌上,他很爱护这把刀,一番厮杀之后,早已擦拭干净,用干净的布条裹好刀刃,古朴而无害。谢燕鸿好奇地走过去,伸手轻轻地摸了摸温润光滑的刀柄,这把刀应该有不少年头了。

他在刀柄的底部摸到了一处凹凸,借着光,谢燕鸿低头辨认,那里刻了一个“信”字。

长宁回来了,谢燕鸿连忙心虚地撒手,幸而长宁也只是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的头疼还犯吗?”

“没有。”长宁说。

谢燕鸿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说道:“真的吗?你真的不会撒谎。”

长宁撇开头,说道:“一点点。”

谢燕鸿跨了一步,又和他面对面了,再问道:“真的吗?”

长宁猝不及防和他对视上,说道:“真的,之前疼,现在只有一点点。”

“之前是什么时候?”

“在魏州城外时,”长宁认真地说道,“那时候头太疼了,所以才会掐你。”

谢燕鸿没料到他会突然说这个,有些局促不安,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长宁说道:“对不住。”

因为这个事,长宁已经说了很多次“对不住”了。谢燕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若说不在意,那是假的。

谢燕鸿那时家破人亡,出走魏州,最后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魏州的外祖父,连外祖父都靠不住之后,唯一的寄托与全部的希望都在长宁身上了。长宁先是无情地离开,醒来后还要掐死他,他那时的伤心难过失望,是言语无法描述其万一的。

若说不原谅,那也不尽然。

一时无言,谢燕鸿有些窘迫,干脆出去好了。

既然醒了,就不好再赖在营房里躲懒了。一战方结,料想今晚还有关键的一场仗。两人换上厚衣服出去了,一打开营房的门,铺面而来的就是纷扬的雪花。

谢燕鸿喃喃说道:“这雪也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可以问问陆少微。”长宁说道。

陆少微与程二早在他们与狄人厮杀之时,在几名士卒的帮助下,趁乱将俘虏带到安全处躲避,循着另一条路悄悄回城了。除了有几人实在虚弱不支之外,尽数安全。

果不其然,秦寒州正在城楼上,他好似永远不会疲惫一般,撑着墙头,目如寒星,远眺着城门外的拒马河。  谢燕鸿也扶着墙头往下看,经过狄人前两日的猛攻,城墙斑驳,上面还有好几个被巨石砸出来的大坑。本该趁现在赶紧修起来的,如今这样放着,更显得关城人手不足,不堪一击。此前的一战,不过是垂死挣扎。

此时的紫荆关,在狄人眼中应该就像是一块唾手可得的肥肉。

谢燕鸿说道:“不出意外,狄人一入夜便会来攻。”

秦寒州点点头,双手握紧拳头,沉声说道:“成败皆在此一战。”

身后,跟随长宁出关的那位百夫长激动地围着长宁转,絮絮叨叨地搭话:“敢问这位勇士,师承何人?”

长宁全当听不见,那百夫长不以为忤,说个不停:“这样一把长刀,得有多重啊,能不能让我掂一掂。能传授这样刀法的人,必定是不世出的高手!”

长宁被他吵得皱眉,侧了侧身,避开他伸过来的手。谢燕鸿饶有兴趣地竖起耳朵听着,他也很好奇,军中的高手,使刀剑枪戟的,色色都有,但这样一把分量极重的长刀,他从没有见过,更遑论长宁将这一把刀使得这样好。

“据我所知,李朝的独孤将军也使一把长刀,传说信公的一把刀重逾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