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 65 章 结果

杜荷惦记着收信,接下来两天都有点心不在焉,被先生打了好几个手板。

每天一下课,他就拉着李承乾和苏琛往外跑,去报社看有没有他们的信。

报社的人都无语了,见过急着要稿费的,没见过这么急着要读者来信的。再一看这几个最多才到腰高的小屁孩,又释然了。

笑眯眯道:“王爷和郎君们来得巧,今日来了几封给你们的信,欧阳公还说等会给你们送过去呢。”

杜荷眼睛一亮:“有我的吗?!”

这人想了想,歉然道:“下臣没看仔细,只记得有王爷和陆先生的。”

杜荷顿时有些失望,李承乾拉着他往里面:“我们找欧阳阿翁去。”

报社的人也不拦着,李承乾虽然不管具体事务,但这报社本就是为了他办的,说是他的也不为过,没有什么地方他不能去,也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知道。

李承乾带着杜荷、苏琛找到欧阳询,欧阳询正在处理公务,放下笔笑呵呵道:“王爷来了,我还说如果你不来,一会儿就往王府走一趟呢。”

他从手边拿出一沓书信递给李承乾:“这是今日收到的书信,您与陆先生、苏大郎和杜二郎的都在这儿了。”

杜荷:“也有我的?”

欧阳询颔首。

杜荷美滋滋,和苏琛一起翻看信件,把属于他们的三封拿走了。

而李承乾看着剩下十几封,而且给陆先生的明显比他多,抿着小嘴陷入沉默。

为什么?他之前上了好几回报纸,这么长时间统共才收到四五封信,而陆先生才上了一回报纸,收到的信已经比他多啦?

欧阳询撇开脸,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其实但凡有些名气的作者、编辑和记者,收到的书信都比他多很多。

也不能怪读者,主要李承乾这身份和年纪,哪个读者没事跟他写信啊?

没什么目的的不敢跟他写信,有目的的,比如想要觅举的,一般也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个孩子身上。

今天他能收到这么多书信,还是这次的新闻比较特殊的缘故。

杜荷和苏琛已经迫不及待打开书信,李承乾也一一拆看给自己的信,在欧阳询的帮助下读完了。

来信的读者除了赞扬他们的善举,几乎都对他们的功课表现出兴趣。

是的,《长安日报》写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大家都知道李承乾他们本是为了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了解情况后才又是施粥又是施药。

功课的题目当然也没有隐瞒。自然灾难是永远的政治课题,这年头的学子们也很看重这个——当然很少有人能做到李承乾他们这样,亲自跑去施粥处跟饥民近距离接触。

敬佩之余,他们也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信中,希望能与李承乾他们交流。

理所当然的,给陆德明的就是求指点了。

晚上李承乾咬着笔写回信,和上次只需要写几个字不同,这次要和大家交流想法,每封信都要写好多字,收到的信又多,等终于写完,他的手腕都酸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整条胳膊都不是自己的。

风蕾用药油给李承乾揉了一会儿,疼得他忍不住哇哇大哭,含着一包眼泪跑去上课。

杜荷和苏琛都惊了:“你怎么了?”

李承乾泪眼汪汪地跟他们说了,杜荷拍着胸口后怕道:“收到书信少挺好的,我昨天只用不到半时辰就写完回信了。”

苏琛比杜荷多一封信,但也只用了大半个时辰。

李承乾见他俩都是一脸庆幸,捂着手腕撅嘴哼哼:“你们就没什么要表示的吗?”

杜荷:“表示什么?”

苏琛:“什么表示?”

李承乾:“比如帮我写功课,或者帮我写回信……”

苏琛:“……你今天的笔记我包了,剩下的无能为力。”

杜荷:“……那我帮你提书包吧,需要用手腕的重活都归我。”

不是他们不帮李承乾写功课和回信,主要字迹不一样,被发现就不好了。

李承乾伸出左手:“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三人击掌。

李承乾嘿嘿一笑:“陆先生收到的信更多,说不定比我手还疼。”

杜荷顿时兴奋起来:“那先生会不会也哭啊?”

李承乾眼巴巴看着门口,第一次这么期盼早点见到陆德明。

一来就被三个学生紧紧盯住的陆德明:“……何事?”

李承乾三人打量陆德明,见他神色淡定,手腕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有点摸不着头脑。

还是杜荷藏不住话,大大咧咧问出口:“先生,你昨天写那么多回信,手腕不疼吗?”

陆德明:“先生并没有写多少字。”

“怎么可能?你比承乾收到的信还多!”

陆德明把一沓回信递给他们,淡淡道:“你们看看便知。”

李承乾三人拆开一封,里面是两页信纸,李承乾也是每封回信两页纸,但他用得是铅笔,而陆德明写得毛笔字啊!

再看内容,陆德明是之乎者也,总之看不太懂那种。而李承乾满纸大白话,有时候怕别人不明白,一个观点还要从不同角度讲上两三遍。

杜荷哈哈大笑:“你好啰嗦啊,难怪写字多。”

李承乾不高兴地撅起嘴:“你写得很好吗?”

杜荷缩缩脖子不说话了,他观点没李承乾多,为了多写几个字,比李承乾还啰嗦。

陆德明摇摇头,杜荷这孩子也是,明知道看不了李承乾笑话,还每每想要撩拨他。说关系不好也不是,不知到底怎么想的。

他笑呵呵道:“你们好好读书,多背几篇文章,多写几篇功课,以后也能像先生一样了。”

三人点头,斗志昂扬开始听课。

皇宫里,李渊也看到了报纸,陈进笑眯眯道:“听说因为这篇报道,长安好些药铺、药商都去乡下义诊,送药下乡。百姓都感念不已,说圣上是万世明主呢。”

李渊摆摆手:“和朕没有关系,都是百姓的善举。”

“怎么没有关系?若不是圣上仁心仁德,让太医给饥民看病,药铺药商们也不会追随。”

“那也是承乾的功劳。”李渊语气骄傲,“这孩子心存良善,又能担得起事,不愧是我李家儿孙!”

陈进笑着附和。

李渊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想起另一个孙子李承道。

这次报纸大幅度报道李承乾,对李承道却只廖廖带过,知情人都明白,这是保皇家脸面呢。

李承道这次表现非常不好,什么都不懂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自作聪明。

他问陈进:“那个侍卫怎么回事?谁让他那么干的?”

他可不信侍卫没有得到吩咐敢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