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他在深夜里独自静坐,庭院的石阶上铺着如霜的月色,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响。

那时徐方信提出那桩亲事,他清楚地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好处,也明白拒绝的后果,但他还是回绝了,那时他脑海中闪过的念头是,只要他接受了这桩亲事或许就会与她再无可能。

为了一个本就虚无缥缈的可能,拒绝了这桩能将他和沈家救出水火之中的亲事。要是这样做生意,岂有不亏的道理,不仅要亏,还亏得血本无归。

沈冥清低笑了几声,笑着笑着又捂住了眼睛,这样也好,她走她的阳关道,他过他的独木桥,本就不是一路人。?

第65章

震惊朝野的贪污大案闹得沸沸扬扬, 不仅涉案的官员众多,贪污银两之多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由于在审理案件时一些涉案官员拒不认罪,给审理过程带来了很多阻碍, 刑部的主审官便将盐商们拉拢了过来,将矛头指向涉案官员, 如此一来, 盐商们反而成了案件的有力证人。

涉案官员有的被判死刑, 有的革职或发配边疆,相较之下,盐商们算是被轻拿轻放了, 需要填补的亏空,也放宽了期限, 允许他们在十年之内补上。

听着是皇恩浩荡, 但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 经历过这遭打击, 能不能起来都难说,还要在十年里赚取到足够的银两来填补亏损, 完全是给上头当牛做马。

案件历时两个多月,拖得时间越久,越是叫人心里没着没落,有的人担惊受怕, 竟是被自己给吓死了,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好的也好些时日缓不上劲儿。

在他们还陷在泥泞,一筹莫展之时, 沈冥清已经另寻他路, 将目光投向了海上, 这是之前就一直在筹划的事情, 的确是有风险,但是利益也是巨大的。

现如今嘉州城的富商,谁都不愿意在这个关头跟他们扯上关系,筹集不到银两,事情一时阻滞不前。

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有手有脚总不至于饿死,往上数两代,他祖父不也是白手起家?银子可以慢慢地赚回来,既然享得了富贵,也可以受得了苦,沈冥清时常这般宽慰自己,才能让自己的态度更谦卑些,如今是他有求于人,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