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萧寻初的字。

她本以为多年不曾来往,当年情感早已?稀薄,可这一刻,她才发觉,这段回忆在她内心所占的分?量比她想?象中要大。

谢知秋微微走了?下神,然?后眼?神一晃,集中精神,去看这本簿子上的字——

果不出她所料,这本书,正是萧寻初本人?的手?记,记录了?他每日?所谓的“钻研”成果,也就是这些年在外人?口中,那些“不务正业”的东西。

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还有什么比看他本人?的记录更好呢?

她就地坐下,一目十行地阅读——

谁知,这一读,谢知秋脸上就露出惊讶之色。

她本是想?从这手?记内容中找到萧寻初本人?生活的蛛丝马迹,可看着看着,反倒被其中内容所吸引,愈发认真起来。

……

三日?后,谢知秋和?萧寻初如约在月老祠见面。

果然?不出谢知秋所料,萧寻初一说要参拜月老祠,祖母便觉得“她”是有了?改变主?意的征兆,欢喜地同意了?“她”出门的要求。

剩下的就容易了?,等进月老祠后,萧寻初借口想?单独入内参拜,暂且支开雀儿。

而谢知秋则提前唤走月老祠中的修士,两人?获得了?短暂的说话时间。

一见面,萧寻初就说了?他的决定,道:“我答应你,我们就按你的想?法走吧。”

这并非是一时冲动,亦或是没有主?意下的顺手?推舟。

萧寻初仔细思考了?三天。

其实他现在想?到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意味着他和?谢知秋最终会成婚的时候,面颊还是止不住要冒热气?,但是他趁自己头脑没有发热的时候,也进行了?深入地考量。

不得不承认,谢知秋一开始提出的就是最好的主?意。哪怕这一路未必没有困难要克服,但一旦达成,就能最大限度规避未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