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多年?后,他再度回想却觉得,他当时之所以能如?此果断,或许不?仅是因?为邵学谕教给他的知识。

……也是因?为,师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对他说他的天赋很了不?起,对他说他的才能并非玩物丧志,对他说他会对这个世界有用的人。

跟随邵学谕学习以后,在师父的引领下,萧寻初很快见到了许多志向?相同之人。

师父这些?年?在白原书院当学谕,除了谋生糊口之外,也一直在观察是否有天资和思想适合学习墨家学说的学生。

在萧寻初之前,他已经收了两个弟子?,一个名为叶青,比萧寻初年?长五岁;另一人名为宋问之,比萧寻初年?长两岁。

在萧寻初拜师后两年?,师父又带回一个铁匠家的孩子?,名叫邱小安,说是为人老实好学,很适合学习墨学,他年?纪最小,跟师父上山时只有十二岁。

如?此,包括萧寻初在内,四名弟子?便一同追随师父,学习墨家学说。

他们早晨同在书院读书一般,读学墨家经典著作;

到了晚上,他们则会动手实践,师父从基础开始一点点教他们,最终目标是要让他们能像当年?的墨子?及其门人一般,真正做出有用之物,甚至包括武器。

师父对残存下来的墨家学说残卷倒背如?流,时常拿着书,笑呵呵地教导他们——

“平等地包容万物,不?因?等级地位而?有所区别,是谓‘兼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