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中的海贝,其产地多为孟加拉国湾至阿拉伯海之间的海域。

有“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之称的妇好,在其河南安阳墓地中出土了6800多枚海贝。

这些殷商时期的海贝来源,从东南沿海延伸至阿拉伯海西北侧的阿曼湾海域。

考古物证令人惊叹,数千年前中国内陆就已经有了来自遥远地域的海贝。

海贝被埋入墓中,能够确定它去了阴间,有着高价值的陪葬品属性。若要证明它在阳间同时具备货币属性,则要看有没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具备价值尺度、是某种支付手段、有着流通的属性,以及能够用于储存。1

从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金文等记录,可以逐一证明海贝具备了货币特性。

海贝的价值尺度尽在一个常见汉字中。

「朋」,最初被用作海贝的计量单位。比如《周易》里的“十朋之龟”,指的就是一只龟价格为“十朋”。

多少枚海贝为一朋?

如今普遍认可王国维的考证,是以10枚海贝为1朋。

殷商支付、流通、储存海贝的历史,不只体现于“辛巳,王饮多亚,听享京逦,赐贝二朋,用作大子丁。”等甲骨文记录中。2

它还表现在许多常用汉字里。

像是买卖(買賣)、 财、贱、货、赐、宝(寶)等等,这些含“贝”的文字无一不与财富价值相关。

再问为什么海贝能作为最早的货币?

也与它的自然属性密不可分。

当时的货币,要求本身价值要高,不易被模仿,而且能够进行均质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