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从不低估世上有聪明人,相信必有人会看懂考察团的暗中目的,但没想到扶苏会主动请缨。

三个月前,特招四人观影。

之后唯独没对扶苏做出特别安排,只命他多听听不同学派的声音。

更多的任务?暂时没了。

嬴政不会再行封分制,即便将来给孩子们赐爵,也不计划给以封地。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先把扶苏派往封地的可能性。而要说将他册封为储君,更是没有相关打算。

长子的性情与能力一直不够令嬴政满意。

或许在别人看来扶苏宽仁,足够做一位守成之君,但秦二世不是守成就行了。

还要敢于逆流而行,逆的是春秋战国几百年形成的陈规旧俗。

亦要能够杀伐果决,在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时,流血与牺牲是必然的。

目前为止,嬴政没有看到长子具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性。

通过水镜故事,怜惜扶苏在历史上悲哀地死去,但也不满于历史上他被逼入死地时居然没有玉石俱焚的狠绝。

今天倒是出乎意料,扶苏主动自荐参加百越考察团。

嬴政打量长子,人在获知自己在史书上的死因后,总会有一些变化。近三个月以来,扶苏比往日更添几分沉稳。

“扶苏,你确定去意已决吗?”

扶苏郑重点头,“儿臣生于咸阳,有过几次外出经历,但都在父皇圣驾庇护之下。外面的世界是疾风骤雨或险象环生,非亲历不可知。”

说到此处,他眼露苦涩,异常清醒地明白自己的性情得不到父皇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