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行的饥字,就是一部部血泪史。

人饥易子食。这种惨状在明末不是偶尔发生,而是连年多地一直发生。试问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造反?】

水镜前,十三人俱是面无血色。

第一次观影的朝臣们已然没了对水镜出现的惊愕,全部精力都被眼前的可怕数据给震慑到。

这却只是开头。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很清楚大旱不只让粮食歉收,接下来就是“旱极而蝗”。

果不其然,水镜里传出了蝗灾大爆发的叙述。

【粮食收成不好,人吃不饱,蝗虫又来雪上加霜。万历与崇祯年间,前后接连发生过持续五年之久的蝗灾。

蝗虫不是随便挑地方产卵,最适宜产卵地点需要植被稀疏、温度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大旱之后,河流干涸,大片的河床暴露了出来。此处少有植物,湿度适宜,最适合蝗虫繁衍。

大批蝗虫出现后,将难得幸存的农作物啃食殆尽,使得闹饥荒的面积再一步扩大。别以为灾难到此为止。还有呢!】

水镜前,众人瞪大眼睛,还有什么灾难会来?

【明朝末年,不只旱灾与蝗灾,还有非常严重的鼠疫出现。干旱荒年,吃不饱的不只是人类,也有动物。

当大批流民四处流窜,当老鼠涌入人类聚集区,人与鼠接触率上升,共患病率也就随即飙升。

可能有人问,人与鼠怎么接触的?

在明朝,鼠疫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