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朝堂上何尝没有坚定的分封派。

当李斯被罢相,分封派本会试探一二,趁此时机力争延迟郡县制的推行,但眼下出现反常的平静。

平静的缘由正是天命在秦的神迹降世。

人们开始相信嬴政真有与神仙联络的本领,他做的决策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凡人怎么能去轻易否定。

即便现阶段看到了推行郡县制的弊端,可这不是陛下大方向上的决策有错,而是朝臣们不够努力去查漏补缺。

一股暗潮随着神迹降世形成,让朝堂有了暂时的平和。

嬴政非常清楚这种平和不会维持太久。

神迹能撬动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但要让六国彻底归心需要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

奇观误国,休养生息。

水镜评论中提到这个观点,而大型皇陵的修建也在劳民伤财的行列之中,是最后引发动乱的诱因之一。

是继续修墓呢?还是停一停呢?

嬴政犹豫了挣扎了。

不难发现后世在丧葬上的风俗变化很大,薄葬已成为习惯,与大秦的厚葬形成鲜明对比。

朕却在意啊!

已经无法求得长生,难道还不能把大秦的辉煌复刻到陵墓里吗!

一边想要大肆营建皇陵,另一边被臭鱼覆盖尸体的死不瞑目画面又浮现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挥之不去。

此时,嬴政居然能够对六国遗民感同身受,真是无不讽刺。

他们都需要接受另一种陌生的风俗制度,哪怕能看到其中的好处,终是不情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