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页

“不,肯定可以。我以前看过也路过过这样的桥。”顾念不甘心地道。

年深眉心微皱, “你是说,后世的人可以在长达百丈的河面上修造石柱桥?”

“岂止是百丈的河道,还可以在长达万丈以上的海面上造桥呢。”顾念在心里大致换算了下自己知道的那座最长的跨海大桥,差不多有一万六千丈了,“而且不是浮桥,就是类似石柱桥那样稳固的不用拆的桥。”

“长达万丈的跨海巨桥?”年深不禁露出震惊的神色。

“没错。”顾念迅速从腰间的锦袋里掏出纸笔,打算画几座印象中的长桥给年深开眼界。

见他就着膝盖不方便,年深便起身挪了张桌案过来。

白老虎被桌角挤到,‘不满’地睁开眼睛。

“乖,换个位置睡。”年深拍了拍它的脑袋。顾良下意识地昂起脑袋在年深的掌心蹭了几下,然后迷茫地看了眼旁边的桌腿,不情不愿地甩了下粗尾巴,起身挪了个位置。

顾念趴在桌案上,没一会儿就画了几副跨海跨江的大桥出来。

绵延万里的长桥仿若蛟龙出海,长虹卧波,桥下水浪翻涌,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安乐的景象。年深看着那几副素描,心神巨震,不敢相信人间还会有此等气势恢宏的巨桥。

“鬼斧神工。”年深用修长手指虚划过纸上的长桥,露出感慨的神色。

“可惜我以前对造桥什么的不感兴趣,完全没注意过造桥的技术,以至于现在根本帮不上忙。”看着年深的表情,顾念再度懊恼地挠了挠头发,哎,早知道他当初就应该再去多辅修几门桥梁建造或者农业什么的。

“不,你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了。”年深屈指点了点纸上的那座巨桥,“至少我们现在知道,在宽阔的河海之上造桥,是完全可行的。”

“知道做不到,不是更难受吗?”顾念郁闷脸,忍不住伸手搓捏了把顾良柔软油灯毛茸茸的耳朵。被搓醒的白老虎懵懵地看了眼顾念,抬起爪子盖住了自己的圆耳朵。

“你已经帮了我,帮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很多了,”年深安抚性地揉了揉顾念后脑勺的头发,“也总该有些事情,要大家一起努力去研究,去尝试。上次你说的那个理工书院,规划得怎么样了?”

“你是说,把造桥的技艺也加进理工书院教授的科目课程里?”顾念略微一想,也就明白年深的意思。

“嗯,”年深点了点头,“你选个合适的地方开设书院,等到天下大定,我们可以发布诏令,广邀天下造桥的能工巧匠,到时候,既可以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此事,也可以同步教授新的学徒。

我记得你说过,按照时间计算,你曾经所在的时代,与现在差了上千年。千年累积而成的技艺,或许无法一蹴而就,也或许我们无法看到这些巨桥建成的那天,但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准备,总归可以让这些巨桥出现的时间提前一些吧?”

说到这里,年深顿了顿,看向顾念。

这个肯定没问题,顾念忍不住点了点头。

“以前教我读书的文师父常说,能守得国门,护得天下,是名垂青史、功在千秋的大事。”年深看着顾念,眼底浮起淡淡地笑意,“我现在倒是觉得,开个理工学院,让天下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都能研究增识,广授学徒,累数代之力,必有所成,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你说得对,就算我们研究不出来,也至少要为后世那些研究各种知识的人打下些基础!”顾念长舒口气,终于从自怨自艾的情绪里走了出来,他不是神仙,知识储备量终究有限得很,无法包揽所有的事情。就算不是造桥,也会有许多问题拦住他的脚步,深耕细作,集思广议,让天下的有识之士各展所长,最终才是科技和生产力大力发展的正确途径。

释然的顾念默默抬眼看向年深英俊的侧脸,不愧是这个时代天命所归的君主,这个眼界和心胸,绝非常人所能及。

理工学院的开设地点,顾念考虑再三,最终选在了幽州。

至于选择幽州的原因,顾念也详细跟年深做了讨论。

以资源的角度考虑,或许短期来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都城所在的长安。

但顾念认为资源过度集中未必是好事,未来新朝建立,肯定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借着各项政策和机会尽可能多的打造些各有特色的大型城市和‘支柱产业’,才是拉动全国的经济,将各地发展起来的有效办法。

比如凉州未来一定是纺织工艺和琉璃产业的基地,比如渝关未来一定是天下最为发达的机械之城,比如占尽河道便利的洛阳,未来可以朝商贸之城发展,比如安番侯那边的石城,可以考虑做石油生产基地,比如沿海一带的海港,登州、扬州、泉州、广州可以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比如北地诸城可以着力发展榨油采矿的事业,比如定州邢州,可以考虑额外再多开些荒地种植甜菜做制糖基地,比如那些原本就气候宜人适合种植庄稼的鱼米之乡更要注意保护水土,利用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良田,研究开发农药、肥料增产创收,打造大型粮食基地,比如平州、沧州、青州、漳州等沿海那些不开大港的地方都可以着力发展晒盐工业,比如南方要再选个合适的甘蔗产区建立另一个制糖基地,如果能找到橡胶树,还要再开个橡胶工业园,等等等等。